绪论 | 第1页 |
第一部分: 腐败的性质、特征及新动向 | 第6-14页 |
1、 腐败的内涵和外延 | 第6-8页 |
2、 腐败的表现形式 | 第8-9页 |
3、 不同类型的腐败比较 | 第9-12页 |
①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腐败 | 第9页 |
② 官僚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腐败 | 第9-10页 |
③ 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的腐败 | 第10页 |
④ 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度下的腐败 | 第10-12页 |
4、 我国转型期腐败新动向 | 第12-14页 |
① 隐形腐败 | 第12页 |
② 法人腐败 | 第12-13页 |
③ 连锁腐败 | 第13页 |
④ 系统腐败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转型期腐败滋生的原因分析 | 第14-23页 |
1、 经济原因 | 第14-16页 |
① “瓶颈”经济制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② 新旧体制同时运转的影响 | 第15页 |
③ 市场经济体制不配套的影响 | 第15-16页 |
④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不规则的影响 | 第16页 |
2、 政治原因 | 第16-20页 |
① 官僚政治阴魂不散 | 第17页 |
② 用人制度存在弊端 | 第17-18页 |
③ 公共权力失去监督 | 第18-19页 |
④ 行政行为缺乏规范 | 第19-20页 |
3、 意识形态原因 | 第20-21页 |
① 思想政治教育弱化 | 第20页 |
② 社会风气负面影响 | 第20-21页 |
③ 先富群体错误引导 | 第21页 |
4、 个体原因 | 第21-23页 |
① 理想信念动摇 | 第21-22页 |
② 个人私欲膨胀 | 第22页 |
③ 心理失去平衡 | 第22-23页 |
第三部分: 转型期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对策 | 第23-35页 |
1、 强化思想建设,筑牢反腐思想道德防线 | 第23-26页 |
破“三论”: | 第23-25页 |
① 破除“以俸养廉论” | 第23页 |
② 破除“腐败有利经济发展论” | 第23-24页 |
③ 破除“腐败无碍大局论” | 第24-25页 |
立“三观”: | 第25-26页 |
① 切实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第25页 |
② 切实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牢固树立公仆观 | 第25页 |
③ 切实加强无产阶级革命传统教育,牢固树立节俭观 | 第25-26页 |
2、 健全完善体制,铲除腐败根源 | 第26-29页 |
①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制约腐败的基础 | 第26-27页 |
②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是抑制腐败的保证 | 第27-29页 |
③ 加强文化建设是奠定反腐败的社会基础 | 第29页 |
3、 加大监督力度,堵塞腐败漏洞 | 第29-35页 |
① 党内纪律监督 | 第30页 |
② 权力机关监督 | 第30-31页 |
③ 法律监督 | 第31-32页 |
④ 行政监督 | 第32-33页 |
⑤ 经济监督 | 第33-34页 |
⑥ 群众监督 | 第34页 |
⑦ 舆论监督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