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及评价 | 第13-17页 |
·关于X-效率 | 第13-14页 |
·关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效率 | 第14-17页 |
·国内外文献评价 | 第17页 |
·研究方法、思路、创新与不足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阐述 | 第21-35页 |
·关于X-效率的阐述 | 第21-22页 |
·银行股权结构与X 效率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选择理性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个人努力惯性区域理论 | 第25-28页 |
·从博弈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X-效率的作用机制 | 第28-35页 |
·努力博弈论的基本观点 | 第28-30页 |
·从努力博弈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行为选择 | 第30-35页 |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行为选择 | 第30-31页 |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行为选择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X-效率的实际测度——基于SFA 方法 | 第35-56页 |
·X-效率测度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实证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35-36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36页 |
·投入产出变量选取 | 第36-39页 |
·银行业投入产出主要界定方法 | 第36-38页 |
·本文选取的界定方法及具体变量 | 第38-39页 |
·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 | 第39-42页 |
·模型的设定 | 第39-40页 |
·数据来源 | 第40-42页 |
·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测度 | 第42-55页 |
·基于中介法下的实证估计结果 | 第42-48页 |
·利润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43-44页 |
·对利润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 | 第44-46页 |
·贷款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46-47页 |
·对贷款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 | 第47-48页 |
·基于生产法下的实证估计结果 | 第48-55页 |
·利润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48-49页 |
·对利润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 | 第49-51页 |
·贷款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51-52页 |
·对贷款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股权结构与X-效率实证分析 | 第56-64页 |
·样本和指标选取 | 第56-58页 |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第58-60页 |
·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研究结论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64-69页 |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之路 | 第64-65页 |
·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之路 | 第65-66页 |
·改进国有股投资者的行为模式 | 第66页 |
·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行为的监管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