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吕氏春秋》成书与性质考辩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成书与版本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性质与思想 | 第13-16页 |
第三节 《吕氏春秋》的编撰宗旨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吕氏春秋》全书的结构框架 | 第18-36页 |
第一节 吕书包举宇宙的时空框架 | 第18-21页 |
第二节 十二纪、八览、六论结构分析 | 第21-30页 |
第三节 十二纪在《吕氏春秋》中的地位与意义 | 第30-36页 |
第三章 《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的文化成因 | 第36-48页 |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农业文化 | 第36-41页 |
第二节 《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精神 | 第41-48页 |
第四章 《吕氏春秋》艺术结构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对《淮南子》的影响 | 第48-52页 |
第二节 对《史记》的影响 | 第52-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A 《吕氏春秋》研究三十年 | 第60-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