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侧颅底临床解剖学研究
缩略词表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1 引言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15-16页 |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16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实验标本 | 第16-17页 |
·尸头的血管灌注 | 第17页 |
·侧颅底颅内面的解剖 | 第17-18页 |
·侧颅底颅外面的解剖 | 第18-1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9页 |
3 结果 | 第19-25页 |
·侧颅底颅内面和颅外面的大体观察 | 第19-20页 |
·颈静脉孔内口为解剖基点观察与测量 | 第20页 |
·颈静脉孔外口为解剖基点观察与测量 | 第20页 |
·侧颅底重要骨性标志为解剖基点观察与测量 | 第20-21页 |
·迷路三角、迷路后三角、乳突表面三角 | 第21-22页 |
·面神经的主动处理 | 第22-25页 |
4 讨论 | 第25-35页 |
·侧颅底的概念和界线划分 | 第25-26页 |
·侧颅底的手术径路 | 第26-27页 |
·颈静脉孔静脉部为解剖基点解剖研究与临床意义 | 第27-28页 |
·颈静球的正常与变异 | 第27-28页 |
·高位颈静脉球的成因 | 第28页 |
·颈静球与侧颅底手术 | 第28页 |
·颈静脉孔神经部为解剖基点解剖研究与临床意义 | 第28-29页 |
·茎突、星点及颧弓后根为解剖基点解剖研究与意义 | 第29-30页 |
·茎突根部为基点定位侧颅底重要解剖标志 | 第29页 |
·星点为解剖基点定位侧颅底重要解剖标志 | 第29-30页 |
·颧骨后根为基点定位侧颅底重要解剖标志 | 第30页 |
·解剖三角面积测定对设计侧颅底手术入路意义 | 第30-31页 |
·侧颅底手术中面神经的主动处理 | 第31-33页 |
·面神经改道对于侧颅底手术的临床意义 | 第31-32页 |
·面神经主动前移对侧颅底手术临床意义 | 第32页 |
·面神经的移位方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为微创外科提供参考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减少颅底导航技术配准误差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增加内镜颅底手术安全性 | 第34页 |
·实验中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34-35页 |
5 结论 | 第3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综述和参考文献 | 第43-60页 |
附图 | 第60-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