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 | 第9页 |
·硫醚选择性氧化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硫醚选择性氧化的潜在应用 | 第15-17页 |
·水滑石性质及应用 | 第17-19页 |
·钛过氧化物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 第19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水滑石前体的准备 | 第21-22页 |
·粒径为40nm Mg_2Al-NO_3 LDHs的制备 | 第21-22页 |
·粒径为1200nm Mg_2Al-NO_3 LDHs的制备 | 第22页 |
·Zn_2Al-NO_3/LDH的制备 | 第22页 |
·Ni_2Al-NO_3-LDHs的制备 | 第22页 |
·过氧钛酸配合物的制备 | 第22-23页 |
·pero-TiLDH(简称PTL)的合成 | 第23-24页 |
·不同pH值下过氧钛酸插层Mg_2Al-NO_3 LDHs-40的制备 | 第23页 |
·不同Al/Ti比过氧钛酸插层Mg_2Al-NO_3 LDHs-40的制备 | 第23页 |
·不同Ti配合物浓度下过氧钛酸插层Mg_2Al-NO_3 LDHs-40的制备 | 第23-24页 |
·不同Mg/Al过氧钛酸插层水滑石的制备 | 第24页 |
·不同二价金属层板过氧钛酸插层水滑石的制备 | 第24页 |
·结构表征 | 第24-2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PXRD) | 第24-25页 |
·红外光谱(FT-IR) | 第25页 |
·傅利叶红外—拉曼—显微光谱仪(FT-IP) | 第25页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 第25页 |
·热重-差热-质谱同步分析(TG-DTA-MS) | 第25页 |
·等离子电感耦合元素分析(ICP) | 第25页 |
·元素分析仪(EA) | 第2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5-26页 |
·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26页 |
·气质联用仪(GC-MS) | 第26页 |
·催化反应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60页 |
·过氧钛酸插层MgAl-NO_3LDH水滑石 | 第27-45页 |
·插层组装条件的探索 | 第27-35页 |
·Mg_2Al-Ti LDHs的结构与组成 | 第35-40页 |
·过氧钛酸插层产物(Mg_2Al-Ti LDHs)结构的热稳定性 | 第40-45页 |
·过氧钛酸在M/Al-NO_3(M=Zn,Ni)水滑石层间的组装 | 第45-49页 |
·XRD | 第45-47页 |
·FT-IR | 第47-48页 |
·化学组成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过氧钛酸插层水滑石催化硫醚氧化反应性能 | 第49-60页 |
·不同主体层板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不同晶粒尺寸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Mg_2Al-Ti LDHs-1200催化不同底物 | 第53-55页 |
·催化剂(Mg_2Al-Ti LDHs-40)的重复使用性研究 | 第55-56页 |
·催化剂结构的变化 | 第56-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专利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