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陡脉冲的生物学效应 | 第12-14页 |
·可逆性电击穿效应 | 第12页 |
·胞内电处理效应 | 第12-13页 |
·不可逆性电击穿效应 | 第13-14页 |
·陡脉冲不可逆性电击穿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电场分布的研究 | 第14页 |
·电场强度阈值的研究 | 第14-15页 |
·量效关系的研究 | 第15页 |
·机理研究 | 第15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2 生物组织中陡脉冲的电场分布研究 | 第18-31页 |
·引言 | 第18页 |
·生物组织的物理模型与电场分布的仿真 | 第18-28页 |
·FEMLAB 仿真软件 | 第18-20页 |
·正常兔肝组织电场分布的仿真 | 第20-23页 |
·电极阵列的选择 | 第23-25页 |
·兔肝VX2 肿瘤组织电场分布的仿真 | 第25-26页 |
·正常兔肝与肿瘤组织相混合的物理模型建立及电场分布仿真 | 第26-28页 |
·陡脉冲电场分布的实验 | 第28-30页 |
·正常兔肝电场分布的实验 | 第28-29页 |
·兔肝VX2 肿瘤组织电场分布的实验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陡脉冲致在体兔肝电击穿的阈值及量效关系研究 | 第31-49页 |
·引言 | 第31页 |
·陡脉冲致在体兔肝电击穿的电场强度阈值研究 | 第31-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细胞电击穿的机理分析 | 第37-41页 |
·细胞结构简介 | 第37-39页 |
·细胞电击穿的机理 | 第39-41页 |
·陡脉冲致在体兔肝不可逆性电击穿的量效关系实验 | 第41-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陡脉冲电场参数与杀伤效应的关系分析 | 第45-47页 |
·峰值电压与杀伤效应的关系 | 第45-46页 |
·脉宽与杀伤效应的关系 | 第46-47页 |
·频率与杀伤效应的关系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陡脉冲致在体兔肝VX2 肿瘤不可逆性电击穿的阈值及量效关系研究 | 第49-68页 |
·引言 | 第49页 |
·陡脉冲致在体兔肝VX2 肿瘤不可逆性电击穿的阈值研究 | 第49-55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陡脉冲致在体兔肝VX2 肿瘤不可逆性电击穿的量效关系实验 | 第55-60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陡脉冲杀伤效应的选择性分析 | 第60-67页 |
·肿瘤细胞跨膜电压的计算 | 第60-61页 |
·陡脉冲电场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 | 第61-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