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理由 | 第9-10页 |
| ·国内外关于需求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CMM2的需求管理 | 第10页 |
| ·PMBOK的项目范围管理 | 第10-11页 |
| ·其它文献中关于需求管理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 2 需求管理团队建设 | 第13-18页 |
| ·目前国内外需求分析人员的现状 | 第14页 |
| ·需求分析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修养、能力 | 第14-17页 |
| ·需求分析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 第14-16页 |
| ·需求分析人员应该具有的修养 | 第16页 |
| ·需求分析人员应该具有的能力 | 第16-17页 |
| ·选取合适的人员,组建需求分析团队,是保障需求得以最终完成的关键 | 第17-18页 |
| ·强化人员培训,实施人才战略 | 第17页 |
| ·强化项目经理职责 | 第17-18页 |
| 3 需求获取管理 | 第18-32页 |
| ·需求获取概述 | 第18-23页 |
| ·需求获取的意义 | 第18页 |
| ·需求获取中常见的困难 | 第18-20页 |
| ·需求获取的步骤 | 第20-23页 |
| ·基于调查的需求获取方法 | 第23-27页 |
| ·需求调查准备 | 第23-25页 |
| ·需求调研过程的总体流程 | 第25-26页 |
| ·需求调查过程中注意问题 | 第26页 |
| ·需求报告书写要求及标准 | 第26-27页 |
| ·基于用例的需求获取方法 | 第27-30页 |
| ·用例在需求分析中的使用 | 第28页 |
| ·用例的获取方法 | 第28-30页 |
| ·原型法需求获取方法 | 第30页 |
| ·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 第30页 |
| ·开发原型系统模型 | 第30页 |
| ·征求用户对原型的改进意见 | 第30页 |
| ·修改原型 | 第30页 |
| ·提高需求获取水平的对策 | 第30-32页 |
| ·与用户充分交流 | 第31页 |
| ·合同约束需求的变更 | 第31页 |
| ·选用适当的开发模型 | 第31页 |
| ·需求规格说明由用户确认 | 第31页 |
| ·用户参与需求评审 | 第31-32页 |
| 4 需求变更管理 | 第32-38页 |
| ·需求变更管理概述 | 第32-3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2-33页 |
| ·需求变更的原因 | 第33-34页 |
| ·需求变更的影响 | 第34页 |
| ·需求变更管理的现状 | 第34-35页 |
| ·需求变更的处理原则 | 第35页 |
| ·需求变更管理流程 | 第35-38页 |
| ·提出变更申请 | 第35-37页 |
| ·审批 | 第37页 |
| ·修改需求文档 | 第37页 |
| ·重新进行需求确认 | 第37页 |
| ·变更结束 | 第37-38页 |
| 5 需求评审及确认管理 | 第38-46页 |
| ·需求评审概述 | 第38-40页 |
| ·需求评审的类型 | 第38页 |
| ·需求评审的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 ·需求评审的原则和方法 | 第40页 |
| ·如何保障需求评审的顺利有效实施 | 第40-43页 |
| ·充分准备评审 | 第40页 |
| ·建立标准的评审流程 | 第40页 |
| ·精心挑选和培训评审员 | 第40-41页 |
| ·充分利用需求评审检查单 | 第41页 |
| ·做好评审后的跟踪工作 | 第41-43页 |
| ·需求评审过程管理 | 第43-44页 |
| ·控制评审会的目标和焦点 | 第43页 |
|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 第43-44页 |
| ·需求确认管理 | 第44-46页 |
| ·当前需求的确定 | 第44页 |
| ·潜在需求的确定 | 第44-45页 |
| ·未来需求的确定 | 第45-46页 |
| 6 结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