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引言 | 第15-21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5-1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9-21页 |
第一章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概述 | 第21-54页 |
第一节 若干概念、术语的辨析和使用 | 第21-24页 |
一、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 | 第21-22页 |
二、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的"竞"与"合" | 第22-23页 |
三、涉外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区别 | 第24-30页 |
一、理论上的区分 | 第24-28页 |
二、制度上(技术性规则)的差异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理论 | 第30-39页 |
一、责任竞合论争的起点 | 第30-32页 |
二、责任竞合的基本学说 | 第32-37页 |
三、责任竞合理论的评析 | 第37-39页 |
第四节 各国实践对责任竞合的处理原则 | 第39-45页 |
一、禁止竞合的法国法原则 | 第40-41页 |
二、允许竞合的德国法原则 | 第41-42页 |
三、有条件承认竞合的英美法原则 | 第42-43页 |
四、责任竞合处理原则的评析 | 第43-45页 |
第五节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演进 | 第45-53页 |
一、早期的"责任非竞合" | 第46-47页 |
二、从"责任非竞合"到责任竞合 | 第47-49页 |
三、从有"竞"无"合"到有"竞"有"合" | 第49-51页 |
四、未来发展趋势 | 第51-53页 |
第六节 小结:有"竞"有"合"代表了处理责任竞合的现代趋势 | 第53-54页 |
第二章 涉外侵权、合同责任竞合与识别 | 第54-79页 |
第一节 几个基本问题的交代 | 第54-59页 |
一、识别概述 | 第55-56页 |
二、识别与责任竞合认定及责任竞合处理 | 第56-57页 |
三、识别与两大法系的诉讼模式 | 第57-58页 |
四、本论文语境下的识别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下的识别之争 | 第59-62页 |
一、责任竞合中民事处分权与识别职权的优先之争 | 第59-60页 |
二、责任竞合时的识别同一性之争 | 第60-61页 |
三、司法实践中的分歧 | 第61-62页 |
第三节 责任竞合下的识别悖论及其化解——识别对象的重构 | 第62-75页 |
一、责任竞合下识别悖论 | 第63-65页 |
二、识别悖论的形成原因 | 第65-66页 |
三、识别悖论的化解——识别对象的重构 | 第66-68页 |
四、典型案例分析 | 第68-75页 |
第四节 挑战与回应:责任竞合时识别功能的淡化 | 第75-78页 |
一、统一责任法的出现对国际私法上识别的挑战 | 第76页 |
二、美国实践的回应:识别功能的淡化 | 第76-78页 |
第五节 小结:责任竞合的"竞"与"合"使识别遭遇严重危机 | 第78-79页 |
第三章 涉外侵权、合同责任竞合与意思自治 | 第79-97页 |
第一节 基本问题阐述 | 第79-81页 |
一、意思自治概述 | 第79-80页 |
二、涉外合同领域的意思自治范围 | 第80页 |
三、责任竞合下的意思自治类型 | 第80-81页 |
四、本论文语境下的意思自治 | 第81页 |
第二节 责任竞合与意思自治的对抗与协调 | 第81-84页 |
一、责任竞合与意思自治的潜在冲突 | 第81-82页 |
二、各国实践中解决冲突的不同价值取向 | 第82-83页 |
三、责任竞合处理原则对意思自治的挑战和颠覆 | 第83-84页 |
四、允许竞合情形下意思自治的回归 | 第84页 |
第三节 责任竞合下的合同免责条款 | 第84-88页 |
一、拒绝以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 | 第85-86页 |
二、限制以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 | 第86-88页 |
三、允许以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 | 第88页 |
第四节 责任竞合下的合同法律选择条款 | 第88-91页 |
一、合同法律选择条款对竞合的侵权请求不具有拘束力 | 第89-90页 |
二、对合同法律选择条款进行解释以决定其能否拘束竞合的侵权请求 | 第90-91页 |
三、合同法律选择条款对竞合的侵权请求具有拘束力 | 第91页 |
第五节 责任竞合下的合同选择管辖法院条款 | 第91-93页 |
一、合同的法院选择条款对竞合的侵权请求不具有拘束力 | 第92页 |
二、合同的法院选择条款对竞合的侵权请求具有拘束力 | 第92-93页 |
第六节 责任竞合下的合同仲裁条款 | 第93-96页 |
一、合同仲裁条款对竞合的侵权请求具有拘束力 | 第93-94页 |
二、通过对合同仲裁条款的解释赋予其拘束侵权请求的效力 | 第94-96页 |
第七节 小结:责任竞合的"竞"与"合"促成了意思自治的颠覆与回归 | 第96-97页 |
第四章 涉外侵权、合同责任竞合与法律选择 | 第97-117页 |
第一节 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 第97-99页 |
一、责任竞合中法律选择的含义 | 第97-98页 |
二、责任竞合时法律选择的先后顺序 | 第98页 |
三、责任竞合中的纯国内法问题与国际私法问题的区分 | 第98-99页 |
四、典型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 第99页 |
第二节 责任竞合法律选择中的价值冲突及其协调 | 第99-110页 |
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博弈 | 第100-102页 |
二、保护当事人预期与保护弱者利益的分野 | 第102-104页 |
三、"附属的系属"理论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应用 | 第104-106页 |
四、实体法问题与冲突法问题的剥离 | 第106-109页 |
五、解决价值冲突之应然途径:区分合同类型和损害类型 | 第109-110页 |
第三节 合同免责条款对侵权请求抗辩时的法律选择 | 第110-114页 |
一、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中的几个问题 | 第110-111页 |
二、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时法律选择的方式 | 第111-112页 |
三、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时法律选择的趋势 | 第112-114页 |
第四节 责任竞合中的"合"的趋势对法律选择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一、立法上的"合"对法律选择的影响:法律选择方法的运用 | 第114页 |
二、司法上的"合"对法律选择的影响:请求权相互影响说在冲突法上的延伸 | 第114-115页 |
第五节 小结:责任竞合的有"竞"有"合"与法律选择中实质正义的契合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涉外侵权、合同责任竞合与国际统一法 | 第117-136页 |
第一节 基本问题阐释 | 第117-119页 |
一、国际统一法的类别及适用方式 | 第117-118页 |
二、国际统一法与责任竞合的关联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责任竞合对国际统一法的挑战 | 第119-121页 |
一、国内法对国际统一法适用范围的蚕食 | 第119-120页 |
二、国际民商事争议的国际解决途径国内化 | 第120-121页 |
第三节 立法上对责任竞合挑战的应对 | 第121-126页 |
一、积极应对:将责任竞合的诉讼纳入国际统一法的调整 | 第122-124页 |
二、消极应对:国际统一法排斥对责任竞合的诉讼的调整 | 第124-125页 |
三、国际统一法禁止责任竞合的应对方式 | 第125-126页 |
第四节 司法上对责任竞合挑战的应对 | 第126-130页 |
一、对条约条款的解释 | 第126-129页 |
二、对合同条款的解释 | 第129-130页 |
第五节 国际统一法应对责任竞合挑战的限度 | 第130-133页 |
一、国际统一法的立法应对遭遇国家利益牵制 | 第130-131页 |
二、国际统一法的司法应对缺乏相应组织保障 | 第131-132页 |
三、国际统一法的形式限制其应对措施的运用 | 第132-133页 |
第六节 国际统一法处理责任竞合问题之展望 | 第133-135页 |
一、统一责任法的内部整合 | 第133-134页 |
二、合同法公约的责任扩展 | 第134-135页 |
第七节 小结:责任之"合"在国际统一法上的扩展和延伸 | 第135-136页 |
第六章 我国涉外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制度完善 | 第136-157页 |
第一节 我国处理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问题的现状 | 第136-145页 |
一、我国责任竞合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136-138页 |
二、我国责任竞合制度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138-143页 |
三、我国司法实践在处理责任竞合上存在的问题 | 第143-145页 |
第二节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实体法制度完善 | 第145-150页 |
一、未来民法典对责任竞合的处理 | 第145-147页 |
二、特殊领域统一责任法的内部整合 | 第147-149页 |
三、司法实践对责任竞合处理原则的运用 | 第149-150页 |
第三节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冲突法制度构建 | 第150-152页 |
一、识别制度的重新定位 | 第150-151页 |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在责任竞合法律选择上的确立 | 第151-152页 |
三、以先决问题解决合同免责条款抗辩侵权请求时的法律选择 | 第152页 |
第四节 我国在国际统一法层面上对待责任竞合的应有姿态 | 第152-156页 |
一、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 第153-154页 |
二、处理好当事人意思自治与法律政策之间的关系 | 第154-156页 |
第五节 小结:我国制度完善的关键在于既要厘清"竞",更要关注"合" | 第156-157页 |
结论 | 第157-162页 |
一、纯国内法问题与国际私法问题的剥离 | 第157-158页 |
二、有"竞"有"合"与实质正义的联姻 | 第158-160页 |
三、涉外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未来 | 第160-1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2-176页 |
后记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