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跨国并购与反垄断法关系概述 | 第10-14页 |
一、跨国并购概述 | 第10-11页 |
二、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几种有关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代表性立法 | 第14-27页 |
一、美国 | 第14-16页 |
(一) 概况 | 第14-16页 |
(二) 评价 | 第16页 |
二、德国 | 第16-18页 |
(一) 概况 | 第16-17页 |
(二) 评价 | 第17-18页 |
三、超国家组织——欧洲联盟 | 第18-20页 |
(一) 概况 | 第18-19页 |
(二) 评价 | 第19-20页 |
四、双边协调机制——以美欧《执行反垄断法的合作协定》为例 | 第20-22页 |
(一) 概况 | 第20-21页 |
(二) 评价 | 第21-22页 |
五、多边协调机制——以WTO为例 | 第22-27页 |
(一) 概况 | 第22-23页 |
(二) 评价——将竞争政策纳入WTO多边体系协调的困境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我国反垄断法域外效力制度的构建 | 第27-35页 |
一、我国反垄断法关于域外效力的立法与缺陷 | 第27-28页 |
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域外效力的几点建议 | 第28-35页 |
(一) 充分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二) 确立"行为地法为主,属人法为辅"的法律适用原则 | 第29-30页 |
(三) 涉外司法协助上设置特别规定 | 第30-31页 |
(四) 积极签订双边、多边条约 | 第31-32页 |
(五) 国际协调的双重路径 | 第32-33页 |
(六) 关于"效果原则"的思考 | 第33-34页 |
(七) 关于"积极礼让原则"的思考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