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回顾 | 第10-11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2 网络银行和电子合同的一般理论 | 第12-20页 |
·网络银行的一般理论 | 第12-17页 |
·网络银行的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网络银行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网络银行的业务分析 | 第15-17页 |
·网络银行业务中的电子合同 | 第17-20页 |
·电子合同的概念 | 第17-18页 |
·网络银行业务中的电子合同的特点 | 第18-19页 |
·网络银行与客户间存在的合同分析 | 第19-20页 |
3 网络银行与客户缔结的电子合同 | 第20-39页 |
·网络银行业务中电子合同的主体及身份的确认 | 第20-23页 |
·合同的主体——银行与客户 | 第20-21页 |
·合同当事人身份的确认 | 第21-23页 |
·网络银行使用协议 | 第23-36页 |
·网络银行使用协议的缔结程序 | 第23页 |
·网络银行使用协议缔结过程的法律分析 | 第23-36页 |
·客户登录网络银行发送指令,银行接收该指令并执行的行为性质分析 | 第36-39页 |
·客户登录网络银行发送指令,银行接收该指令并执行的行为性质认定 | 第36-37页 |
·与基础性合同的关系 | 第37-39页 |
4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中非正义格式条款①及分析 | 第39-45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中非正义格式条款的性质及产生原因 | 第39-41页 |
·非正义格式条款的性质 | 第39页 |
·非正义格式条款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格式条款的表现形式及其评析 | 第41-44页 |
·责任不对等 | 第41-42页 |
·提供信息义务的不对等 | 第42页 |
·滥用不可抗力条款 | 第42页 |
·限制网络银行用户变更合同过程中的协商权 | 第42-43页 |
·限制网络银行客户的索赔权 | 第43页 |
·无视客户的隐私 | 第43-44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中非正义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 | 第44-45页 |
5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 第45-51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 第45-46页 |
·银行的权利与义务 | 第45页 |
·客户的权利与义务 | 第45-46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双方的合同责任 | 第46-51页 |
·网络银行与客户间缔约过失责任 | 第46-47页 |
·网络银行与客户的违约责任 | 第47-51页 |
6 关于我国网络银行电子合同的立法思考 | 第51-54页 |
·修改《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网络银行主体资格的规定 | 第52页 |
·修改《商业银行法》,对以下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 第52-54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 | 第52页 |
·网络银行的免责事由的具体情况 | 第52页 |
·网络银行电子合同各方的的法律责任 | 第52页 |
·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2-54页 |
7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