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考虑路面平整度因素的车辆—道路耦合系统动力特性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2-13页
     ·本文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路面平整度的描述方法与模拟第14-30页
   ·路面平整度的定义第14-17页
     ·路面平整度的名词和定义第14-15页
     ·路面平整度的测量方法第15-17页
   ·路面平整度的评价方法与分级第17-23页
     ·国际道路平整度指数(IRI)第17-19页
     ·路面功率谱密度(PSD)与路面平整度分级第19-23页
   ·随机路面平整度数据的仿真生成第23-30页
     ·路面平整度谐波叠加算法模型的建立第23-25页
     ·随机路面平整度值的生成步骤第25页
     ·随机路面平整度值的生成实例第25-30页
第三章 车辆—道路耦合动力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第30-46页
   ·车辆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0-34页
     ·车辆模型的简化第30-32页
     ·车辆振动平衡方程的建立第32-34页
   ·道路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4-39页
     ·路面设计理论及方法第35-36页
     ·道路多层体系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6-37页
     ·道路模型振动方程的建立第37-39页
   ·车辆—道路耦合动力方程的建立第39-41页
     ·轮胎地面位移联系方程第39-40页
     ·车辆—道路体系动力平衡方程的建立第40-41页
   ·车辆—道路体系动力平衡方程组的求解第41-45页
     ·Newmark-β数值积分法原理第42-43页
     ·Newmark-β法对车辆—道路体系动力平衡方程组的求解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车辆—道路相互作用实例分析第46-68页
   ·车辆—道路耦合动力方程求解程序的编制第46-49页
     ·车辆—道路耦合动力方程求解程序框架图第46-47页
     ·程序编制及画面第47-49页
   ·车辆—道路相互作用实例分析第49-50页
     ·道路模型参数的选取第49-50页
     ·车辆模型参数的选取第50页
   ·各评价指标的定义第50-52页
   ·结果分析第52-65页
     ·路面等级对车辆特性及动荷载的影响第52-56页
     ·车速对车辆特性及动荷载的影响第56-60页
     ·不同路面结构对车辆特性及动荷载的影响第60-62页
     ·路基刚度变化对车辆特性及动荷载的影响第62-63页
     ·车辆载重对车辆特性及动荷载的影响第63-65页
   ·车辆—道路系统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及应用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车辆动荷载作用下道路动力响应分析第68-82页
   ·瞬态动力分析基本原理第68-69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69-71页
     ·道路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69-70页
     ·材料本构关系第70页
     ·荷载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71-80页
     ·道路应力状态分析第71-72页
     ·移动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弯沉变化分析第72-74页
     ·移动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水平拉应力分析第74-76页
     ·移动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水平剪应力分析第76-77页
     ·移动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垂直动应力分析第77-78页
     ·车辆载重变化对动力响应影响第78-79页
     ·瞬态动力响应分析与静力分析对比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主要工作与结论第82-83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和数量研究
下一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