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α-乳清白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可育番茄的获得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 ·α-乳清白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α-乳清白蛋白的结构 | 第9-10页 |
| ·α-乳清白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13页 |
| ·α-乳清白蛋白的基因工程研究 | 第13-14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原理及应用 | 第14-16页 |
| ·农杆菌的Ti质粒的结构与T-DNA的整合原理 | 第15页 |
| ·野生Ti质粒的改造策略 | 第15-16页 |
| ·番茄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番茄品质改良 | 第16-17页 |
| ·抗性番茄 | 第17-20页 |
| ·番茄植物反应器 | 第20-22页 |
|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2-25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2-25页 |
| 第2章 载体构建及转化 | 第25-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31页 |
| ·实验材料和药品试剂 | 第25-26页 |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技术路线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3页 |
| ·质粒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载体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3页 |
| ·植物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 | 第33-34页 |
| ·农杆菌的转化、筛选和鉴定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番茄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37-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番茄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 | 第38-39页 |
| ·结果观测与统计方法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不同的培养基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消毒剂种类和处理时间对出芽的影响 | 第40页 |
| ·激素种类及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基因型对番茄再生的影响 | 第41页 |
|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晌 | 第41-42页 |
| ·子叶苗龄对再生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IAA浓度诱导生根的结果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番茄无菌苗的获得 | 第43-44页 |
| ·外源激素对番茄组织再生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基因型、苗龄对番茄再生的影响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农杆菌介导的人α-乳清白蛋白基因转化番茄 | 第47-5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潮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 ·遗传转化体系中的影响因素测定 | 第49-51页 |
| ·子叶与下胚轴的遗传转化比较 | 第51-52页 |
| ·抗性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预培养在转化中的作用 | 第52页 |
| ·乙酰丁香酮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3页 |
| ·除菌剂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转基因番茄的检测 | 第55-5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 ·材料与药品 | 第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 ·转基因植株的GUS染色 | 第56-57页 |
| ·PCR扩增鉴定结果 | 第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关于PCR检测 | 第57-58页 |
| ·关于GUS染色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个人简历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