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 第10-14页 |
·生物特征识别简介 | 第10-11页 |
·几种典型的生物识别技术 | 第11-13页 |
·几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比较 | 第13-14页 |
·虹膜的生理结构和特点 | 第14-15页 |
·虹膜识别系统简介 | 第15页 |
·虹膜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虹膜识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安排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虹膜图像分割 | 第19-28页 |
·概述 | 第19页 |
·虹膜定位 | 第19-22页 |
·现有的虹膜定位算法 | 第19-20页 |
·Canny 算子的改进 | 第20-21页 |
·Hough 变换算法的改进 | 第21-22页 |
·虹膜内外边界的定位 | 第22页 |
·眼睑和睫毛的检测 | 第22-27页 |
·基于Radon 变换的虹膜去噪方法 | 第23-26页 |
·睫毛的检测 | 第26-2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虹膜图像归一化 | 第28-32页 |
·概述 | 第28页 |
·虹膜图像的归一化 | 第28-30页 |
·Daugman 的归一化模型 | 第28-29页 |
·实验中使用的归一化算法 | 第29-30页 |
·图像增强 | 第30页 |
·虹膜有效区域掩模的生成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特征提取和编码 | 第32-55页 |
·概述 | 第32页 |
·纹理分析基本理论 | 第32-34页 |
·现有的特征提取算法介绍 | 第34-40页 |
·Daugman 的Gabor 滤波和相位编码方法 | 第34-36页 |
·基于Log-Gabor 变换的虹膜特征提取算法 | 第36-37页 |
·Boles 虹膜特征提取算法 | 第37-38页 |
·基于纹理分析的虹膜特征提取算法 | 第38-39页 |
·现有各虹膜识别算法的比较 | 第39-40页 |
·小波变换与DB4 小波 | 第40-44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40-41页 |
·二维离散小波变换 | 第41-42页 |
·Daubechies 小波 | 第42-44页 |
·基于多通道小波滤波的虹膜特征提取 | 第44-47页 |
·虹膜纹理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小波基及分析尺度的选择 | 第46页 |
·特征提取 | 第46-47页 |
·基于小波变换和方向向量的虹膜特征提取 | 第47-49页 |
·方向向量 | 第47-48页 |
·算法具体步骤 | 第48-49页 |
·基于局部walsh 变换的虹膜特征提取 | 第49-54页 |
·基于纹理单元的纹理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局部沃尔什变换 | 第50-53页 |
·基于局部Walsh 变换的虹膜特征提取与编码方法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虹膜匹配 | 第55-59页 |
·概述 | 第55页 |
·现有虹膜分类器算法 | 第55-56页 |
·Daugman 基于Hamming 距离的匹配识别算法 | 第55-56页 |
·方差倒数加权欧式距离分类算法 | 第56页 |
·相似度匹配算法 | 第56页 |
·改进的Hamming 距离分类方法 | 第56-57页 |
·旋转不变性的补偿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76页 |
·概述 | 第59页 |
·实验数据库介绍 | 第59-60页 |
·CASIA 数据库 | 第59-60页 |
·实验数据设置和测试平台 | 第60页 |
·虹膜识别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第60-65页 |
·鉴别模式 | 第61-62页 |
·认证模式 | 第62-65页 |
·系统可分离度算子 | 第65页 |
·提出算法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72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基于多通道小波滤波方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基于小波变换和方向向量算法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9-70页 |
·基于局部walsh 变换算法的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0-72页 |
·虹膜模式稳定性的讨论 | 第72页 |
·实验中的参数设置 | 第72-75页 |
·归一化模板的分辨率 | 第72-74页 |
·匹配时的移位数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6-78页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
附录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