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9页 |
·断口的计算机三维重构 | 第11-14页 |
·分层切片重构 | 第14-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31页 |
·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数据获取 | 第23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23-24页 |
·金属断口三维重构设计 | 第24页 |
·后继处理 | 第24页 |
·系统规划 | 第24-26页 |
·系统确定 | 第24-25页 |
·系统分析 | 第25-26页 |
·系统设计 | 第26页 |
·系统实现及测试 | 第26页 |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8页 |
·系统概述与目标 | 第26-27页 |
·系统组成 | 第27页 |
·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28-29页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29-31页 |
·Visual C++6.0开发环境 | 第29页 |
·OpenGL函数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切片轮廓线特征提取和断口三维数据场的前处理 | 第31-41页 |
·特征提取 | 第31-34页 |
·图像增强 | 第32页 |
·图像锐化 | 第32-33页 |
·轮廓线特征提取 | 第33-34页 |
·断口三维数据场的几何变换 | 第34-38页 |
·断口三维数据场的尺寸校正 | 第35-36页 |
·断口三维数据场的平移对齐操作 | 第36-38页 |
·轮廓线像素间的插值 | 第38-39页 |
·断口数据的筛选 | 第39页 |
·断口切片层间插值 | 第39-40页 |
·层间插值方法的讨论 | 第39-40页 |
·层间插值的算法设计 | 第40页 |
·轮廓线数据的整合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金属断口的三维重构及定量分析 | 第41-71页 |
·可视化技术与重构算法设计 | 第41-44页 |
·科学计算可视化 | 第41-43页 |
·三维重构算法设计 | 第43-44页 |
·断口三维重构可视化实例 | 第44-49页 |
·断口三维重构实例流程 | 第44-46页 |
·断口三维重构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断口定量分析基本原理 | 第49-51页 |
·断口形貌定量分析原理 | 第50页 |
·断口形貌定量分析基本方法 | 第50-51页 |
·断口形貌定量分析实例 | 第51-69页 |
·断口形貌定量可视化 | 第51-53页 |
·断口形貌几何特征定量测量 | 第53-60页 |
·断口表面粗糙度和断口剖面轮廓线粗糙度的统计分析 | 第60-63页 |
·断口三维重构技术在断口形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与后继开发 | 第63-68页 |
·断口定量分析的意义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实验条件与软件编制 | 第71-73页 |
·实验条件 | 第71页 |
·软件系统的构成 | 第71页 |
·软件功能介绍 | 第71-73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