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课题背景第12-16页
     ·全球能源危机及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2-13页
     ·太阳能发电优点第13-14页
     ·国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我国光伏发电的概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第15-16页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第16-18页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构成第16-17页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优缺点第17页
     ·光伏发电系统对并网逆变器的要求第17-18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第19-35页
   ·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第19-24页
     ·光伏电池简介第19页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9-20页
     ·光伏电池的物理模型第20-22页
     ·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第22-23页
     ·光伏阵列的温度特性和光电特性第23-24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法的比较分析第24-31页
     ·恒定电压跟踪法第25-27页
     ·干扰观测法第27-29页
     ·电导增量法第29-30页
     ·其他MPPT方法第30-31页
   ·基于最优梯度法的MPPT第31-34页
     ·最优梯度法原理第31-33页
     ·仿真及分析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第35-45页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第35页
   ·并网逆变器的原理第35-36页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比较第36-40页
     ·电流滞环比较方式第37-38页
     ·定时比较方式第38-40页
     ·三角波比较方式第40页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PWM并网技术第40-44页
     ·无差拍控制原理第40-41页
     ·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及工作原理第45-54页
   ·系统的拓扑第45-50页
     ·并网逆变器的选择第45-47页
     ·系统主电路结构设计第47-49页
     ·系统总体方案第49-50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50-53页
     ·前级DC/DC Boost电路工作原理第50-52页
     ·后级DC/AC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系统的软硬件实现及实验结果第54-74页
   ·技术参数第54-55页
   ·硬件电路设计第55-66页
     ·Boost电路主要参数设计第55-58页
     ·逆变器主要参数设计第58-60页
     ·缓冲电路的设计第60-62页
     ·控制电路的设计第62-66页
   ·控制系统软件简介第66-69页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第67-68页
     ·控制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第68-69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9-73页
     ·MPPT实验波形记录及分析第69-72页
     ·逆变并网同步控制波形及分析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和展望第74-75页
 1. 本文的工作要点第74页
 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图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眠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IL-6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广东云浮石材行业的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