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和科学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 第11-15页 |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发展方向 | 第13-15页 |
·应用前景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视频图像压缩技术 | 第17-20页 |
·视频图像压缩的理论依据 | 第17页 |
·视频压缩的一般方法 | 第17-18页 |
·视频压缩技术的分类 | 第18-19页 |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简介 | 第19-20页 |
·网络传输技术 | 第20-22页 |
·网络传输协议 | 第20-21页 |
·TCP和UDP协议 | 第20页 |
·RTP和RTCP协议 | 第20-21页 |
·网络传输模式 | 第21-22页 |
·单播方式 | 第21页 |
·广播方式 | 第21页 |
·组播方式 | 第21-22页 |
·多线程技术 | 第22-23页 |
·DirectShow技术 | 第23-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H.264标准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第27-41页 |
·H.264编码算法的分层体系结构 | 第27-35页 |
·H.264标准中的VCL层技术 | 第28-34页 |
·编解码原理 | 第28-29页 |
·帧内编码 | 第29-30页 |
·帧间编码 | 第30-31页 |
·变换和量化 | 第31-32页 |
·熵编码 | 第32-33页 |
·去块滤波器 | 第33-34页 |
·H.264标准中的NAL层技术 | 第34-35页 |
·H.264标准中的差错控制机制 | 第35-36页 |
·H.264编码性能的定量分析 | 第36-40页 |
·H.264与H.263编码性能实验分析 | 第36-38页 |
·H.264抗误码率性能试验分析 | 第38-39页 |
·实验总结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41-53页 |
·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41-50页 |
·典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模型及分析 | 第41-42页 |
·系统模型的改进 | 第42-44页 |
·设计思路 | 第42-43页 |
·集中监控系统模型及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系统硬件功能简介 | 第44-45页 |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45-50页 |
·系统的软件架构 | 第45页 |
·总控中心服务器软件的设计 | 第45-48页 |
·网络传输设计 | 第48-50页 |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路线 | 第50-51页 |
·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环境 | 第51页 |
·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指标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客户端子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3-67页 |
·软件模块的划分 | 第53-54页 |
·软件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类及其联系 | 第54-55页 |
·双缓冲区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55-58页 |
·双缓冲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5-56页 |
·双缓冲区的数据结构及实现 | 第56-57页 |
·双缓冲区在数据处理模块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利用DirectShow框架实现H.264视音频流的解码播放 | 第58-62页 |
·源过滤器的设计 | 第59-60页 |
·H.264视频流解码播放功能的程序实现 | 第60-62页 |
·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 | 第62-64页 |
·系统运行的界面显示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软件系统的测试与维护 | 第67-71页 |
·系统测试 | 第67-68页 |
·系统分析 | 第68-69页 |
·系统维护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1 程序中调用的动态连接库的函数 | 第76-77页 |
附录2 主要源程序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