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导言 | 第11-16页 |
| 第1章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 | 第16-30页 |
|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的理论渊源 | 第16-23页 |
| ·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 第16-18页 |
| ·继承与丰富列宁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 第18-19页 |
| ·继承与创新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 第19-23页 |
|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 | 第23-28页 |
| ·国际背景 | 第23-26页 |
| ·国内背景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2章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的科学体系 | 第30-54页 |
|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新要求 | 第30-35页 |
| ·赋予“四有”新人新内涵 | 第30-32页 |
| ·提出“四以”新任务 | 第32-35页 |
|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内涵的新拓展 | 第35-38页 |
| ·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 第35-36页 |
| ·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 | 第36-37页 |
| ·正确解决“四个如何认识” | 第37-38页 |
|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针、原则的新概括 | 第38-42页 |
|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第38-39页 |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 第39-40页 |
| ·“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 第40页 |
|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 第40-41页 |
|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 第41-42页 |
|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 | 第42页 |
|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途径的新探索 | 第42-47页 |
|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43-44页 |
| ·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 第44-45页 |
| ·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方略 | 第45-46页 |
| ·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 第46-47页 |
|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的新观点 | 第47-50页 |
|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 第47-48页 |
| ·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48-49页 |
|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 第49-50页 |
| ·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判断标准的新贡献 | 第50-53页 |
| ·判断标准的演进 | 第51-52页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3章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的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 | 第54-60页 |
| ·理论贡献 | 第54-56页 |
| ·现实意义 | 第56-59页 |
|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56-57页 |
|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 第57-58页 |
| ·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