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利用分子标记估测相关度的研究 | 第13-21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Lynch和Li的模型 | 第14-15页 |
·Queller和Goodnight的模型 | 第15页 |
·Ritland的模型 | 第15-16页 |
·Lynch和Ridand的模型 | 第16-17页 |
·Wang的模型 | 第17页 |
·相关软件的研发现状 | 第17-18页 |
·各种模型的估测瓶颈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应用于估测群体遗传参数 | 第20页 |
·应用于保种遗传学 | 第20页 |
·应用于研究动物的社会进化学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前言 | 第2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开发语言 | 第21页 |
·硬件环境 | 第21页 |
·计算机 | 第21页 |
·服务器 | 第21页 |
·软件环境 | 第21-22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2-34页 |
·理论计算模型设计 | 第22-27页 |
·模型评价 | 第27-29页 |
·建立模拟数据集 | 第27页 |
·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算法实现和程序集成 | 第29-32页 |
·总体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计算程序设计 | 第30页 |
·输入设计 | 第30页 |
·输出设计 | 第30-31页 |
·辅助功能设计 | 第31-32页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32-34页 |
·数据的输入设计 | 第32页 |
·数据库的识别 | 第32页 |
·数据的读取设计 | 第32页 |
·数据的准备 | 第32页 |
·数据的计算设计 | 第32-33页 |
·结果的输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8页 |
1 理论模型的估测效果 | 第34-47页 |
·新模型的估测结果 | 第34-42页 |
·估测结果 | 第34-39页 |
·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新模型与其它五个模型估测效果比较 | 第42-47页 |
·半同胞群体估测的效果比较 | 第42-43页 |
·亲子群体估测的效果比较 | 第43-44页 |
·非亲属群体估测的效果比较 | 第44-46页 |
·全同胞群体估测的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2 软件集成 | 第47-58页 |
·软件的界面与功能 | 第47-49页 |
·菜单栏 | 第47-48页 |
·工具栏 | 第48-49页 |
·数据库 | 第49页 |
·主窗口 | 第49页 |
·状态栏 | 第49页 |
·导入数据的计算演示 | 第49-54页 |
·数据的准备 | 第49-50页 |
·打开数据库 | 第50-51页 |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结果的输出 | 第53-54页 |
·模拟数据的计算演示 | 第54-57页 |
·打开模拟窗口 | 第54-55页 |
·进行模拟计算 | 第55-56页 |
·模拟计算的结果 | 第56-57页 |
·其它辅助功能 | 第57-58页 |
·窗口之间的切换 | 第57页 |
·普通文本操作功能 | 第57页 |
·帮助功能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1页 |
1 关于利用分子标记 | 第58页 |
2 关于模型估测亲缘关系的讨论 | 第58-59页 |
3 关于蒙特卡罗模拟法 | 第59-60页 |
4 关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的讨论 | 第60页 |
5 关于估测软件的开发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1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成果 | 第61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 第61页 |
3 本研究的尚在改进之处 | 第61-62页 |
4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 第62-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