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中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厌氧消化的机理 | 第16-23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 | 第16-17页 |
·厌氧消化过程的生化动力学 | 第17-19页 |
·影响微生物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 | 第19-23页 |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 | 第19-20页 |
·温度 | 第20-21页 |
·营养与C/N | 第21页 |
·搅拌和混合 | 第21页 |
·氮的守恒与转化 | 第21-22页 |
·有毒物质 | 第22页 |
·酸碱度、pH 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 第22-23页 |
·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概述 | 第23-26页 |
·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两相厌氧消化 | 第23-24页 |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微生物特性 | 第24-25页 |
·生物相分离 | 第25-26页 |
·相分离的途径 | 第25页 |
·相分离带来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特点 | 第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中温两相厌氧消化的试验设备与方法 | 第28-32页 |
·试验设备 | 第28-29页 |
·工艺与装置 | 第28-29页 |
·基质及投配 | 第29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试验测定方法与步骤 | 第30-31页 |
·最大比产甲烷速率测定步骤 | 第30页 |
·比INT-脱氢酶活性测定步骤 | 第30-31页 |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 第31-32页 |
第3章 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处理的效能研究 | 第32-41页 |
·对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状况 | 第32-33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 | 第33-34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比脱氢酶活性变化 | 第34-35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沉降性变化 | 第35-36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含水率变化 | 第36-37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脱水性变化 | 第37-38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微观结构变化情况 | 第38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颗粒大小分布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处理溶出物特性研究 | 第41-47页 |
·溶解性COD(SCOD) | 第41页 |
·PH 值和碱度 | 第41-43页 |
·ORP 变化 | 第43-44页 |
·氨氮与TP 变化 | 第44-45页 |
·有机酸(VFA)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处理生物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47-53页 |
·基质去除速度 | 第47-49页 |
·挥发性固体 | 第49-51页 |
·水力停留时间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