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论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概述 | 第12-17页 |
·国外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与经验 | 第12-14页 |
·美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 第12-13页 |
·澳大利亚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 第13页 |
·加拿大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现状 | 第14-17页 |
·双层集装箱专用车的研制及使用情况 | 第14-15页 |
·箱型和叠装形式 | 第15页 |
·京沪间双层集装箱班列运输现状 | 第15-17页 |
3 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箱货重心位置和重车重心高技术要求 | 第17-25页 |
·铁路双层集装箱装车后箱货总重心偏离车辆中央的技术条件 | 第17-18页 |
·《加规》对货物重心偏移的技术要求 | 第17页 |
·双层集装箱装车后箱货总重心偏移的技术要求 | 第17-18页 |
·铁路双层集装箱装车后重车重心的限制高度条件 | 第18-25页 |
·国内外有关货车重车重心限制高度的规定 | 第18-19页 |
·车辆运行安全稳定性评定指标及标准 | 第19-20页 |
·京沪线双层集装箱车辆运行动力学试验 | 第20-22页 |
·遂渝线双层集装箱车辆运行动力学试验 | 第22-24页 |
·对双层集装箱装车后重车重心限制高度的建议 | 第24-25页 |
4 集装箱内货物装载加固方法 | 第25-43页 |
·适箱货对集装箱箱型的选择 | 第25-26页 |
·集装箱内货物装载的一般要求 | 第26-28页 |
·集装箱内货物加固的一般方法 | 第28-32页 |
·集装箱内货物的支撑 | 第28-29页 |
·集装箱内货物的塞紧 | 第29-31页 |
·集装箱内货物的捆绑 | 第31-32页 |
·典型货物的装箱及加固方法 | 第32-43页 |
·纸箱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2-33页 |
·袋装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3-34页 |
·桶装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4-35页 |
·托盘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5-36页 |
·捆包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6-37页 |
·木箱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7-38页 |
·板类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8-39页 |
·滚动货的装载和加固 | 第39-42页 |
·无包装货物的装载和加固 | 第42-43页 |
5 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配载技术条件 | 第43-56页 |
·铁路双层集装箱的叠装形式及目标方案的确定 | 第43-48页 |
·双层集装箱的叠装形式 | 第43-47页 |
·双层集装箱叠装目标方案的确定 | 第47-48页 |
·双层集装箱运输目标方案配载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受力分析 | 第48-49页 |
·约束条件 | 第49-50页 |
·计算模型 | 第50页 |
·双层集装箱运输目标方案配载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配载模型计算结果 | 第50-52页 |
·新制定的配载表与现有配载表的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双层集装箱运输目标方案的配载方法 | 第53-54页 |
·双层集装箱运输试行方案的配载方法 | 第54-56页 |
6 上下层集装箱间连接锁具的技术条件及其管理 | 第56-63页 |
·锁具的结构及设计技术要求 | 第56页 |
·锁具的受力分析 | 第56-58页 |
·列车静止时锁具受力分析 | 第56-57页 |
·列车运行中锁具受力分析 | 第57-58页 |
·锁具的强度分析 | 第58-59页 |
·锁芯拉伸强度分析 | 第58页 |
·锁具的抗压强度分析 | 第58-59页 |
·锁具的抗剪强度分析 | 第59页 |
·锁具的管理 | 第59-63页 |
·锁具的发放 | 第60页 |
·锁具的使用 | 第60-61页 |
·锁具的回收 | 第61-62页 |
·锁具的保管 | 第62-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附录 A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