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 ·前言 | 第9页 |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9-12页 |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特点 | 第10-11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 ·锂镍氧化物系正极材料 | 第13-14页 |
| ·锂钴氧化物系正极材料 | 第14-15页 |
| ·锂锰氧化物系正极材料 | 第15-17页 |
| ·磷酸亚铁锂系正极材料 | 第17-18页 |
| ·三元物系正极材料 | 第18-19页 |
| ·氧化锰系正极材料 | 第19-20页 |
| ·氧化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20-25页 |
| ·二氧化锰的结构及制备 | 第20-23页 |
| ·Li_2MnO_3的结构及制备 | 第23-25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纳米线状δ-MnO_2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27-41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 ·纳米线状δ-MnO_2的制备 | 第28页 |
|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28-29页 |
| ·制备产物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 ·制备产物的晶型及形貌分析 | 第31-32页 |
| ·反应物浓度对制备产物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水热处理温度对制备产物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气体吸附性质 | 第35-36页 |
| ·电容性能 | 第36-38页 |
| ·δ-MnO_2材料的电池性能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Li_2MnO_3的制备及其电池性能 | 第41-49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 ·Li_2MnO_3的制备 | 第42页 |
|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42-43页 |
| ·制备产物的电池性能测试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 ·制备产物的晶型及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 ·反应物中锂锰比例对制备产物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制备产物Li_2MnO_3的电池性能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球形Mn_xCo_yNi_(1-x-y)O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池性能 | 第49-57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 ·Mn_xCo_yNi_(1-x-y-)O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51页 |
| ·分析与表征 | 第51页 |
| ·制备产物的电池性能测试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制备产物的晶型及形貌分析 | 第51-53页 |
| ·水热处理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产物形貌和晶相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球形Mn_xCo_yNi_(1-x-y)O材料的电池性能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