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金粟兰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植物学研究 | 第12-14页 |
·银线草的本草考证与植物形态 | 第12-13页 |
·多穗金粟兰的本草考证与植物形态 | 第13-14页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4-15页 |
·萜类 | 第14-15页 |
·其它类 | 第15页 |
·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抗菌作用 | 第16页 |
·抗癌作用 | 第16页 |
·其他作用 | 第16页 |
·天然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天然抗菌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天然药物抑菌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银线草与多穗金粟兰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分析 | 第20-2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供试菌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的提取与分离 | 第22页 |
·培养基及菌悬液的配置 | 第22-23页 |
·样品液的制备 | 第23页 |
·抑菌活性检测 | 第23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的提取与分离 | 第24-25页 |
·抑菌有效部位的确定 | 第25-27页 |
·MIC和MBC的测定结果 | 第27-29页 |
第3章 银线草与多穗金粟兰提取物抑菌机制的初步探究 | 第29-4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材料 | 第29页 |
·供示菌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31页 |
·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32页 |
·检测菌体细胞的通透性 | 第32页 |
·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 | 第32-33页 |
·细菌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 | 第33-34页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 | 第34-3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细菌细胞通透性的变化 | 第36-37页 |
·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变化 | 第37-38页 |
·SDS-PAGE电泳图谱 | 第38-39页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第39-4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第40-43页 |
第4章 总结 | 第43-45页 |
·银线草和多穗金粟兰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43页 |
·银线草与多穗金粟兰提取物抑菌机制的初步探讨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