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引言 | 第13-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国外现状——日美独霸,群雄纷争,异军突起 | 第13页 |
·国内现状——曾经的辉煌,发展的尴尬,未来的崛起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分析综合法 | 第14页 |
·分类对比法 | 第14页 |
·案例剖析法 | 第14页 |
·数据收集法 | 第14-15页 |
2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特点及成功案例 | 第15-31页 |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 | 第15-20页 |
·战前草创期(1917—1945 年) | 第15-16页 |
·战后成长期(1945—1967 年) | 第16页 |
·探索发展期(1967—1975 年) | 第16-17页 |
·成熟繁荣期(1975—1990 年) | 第17-18页 |
·创新细化期(1990 年—今) | 第18-20页 |
·日本动漫产业的特点 | 第20-24页 |
·以“漫”制“动”,将利益最大化 | 第20页 |
·注重双向定位培养 | 第20-21页 |
·形成以漫画、动画、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 第21-22页 |
·分工合理,机制完善 | 第22页 |
·市场细分明确,观众普及广泛 | 第22-23页 |
·政府扶持,政策优惠,全民参与,持续发展 | 第23-24页 |
·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案例——宫崎骏创造的动漫神话 | 第24-27页 |
·宫崎骏简介 | 第24页 |
·早年磨砺期(1941—1969 年) | 第24-25页 |
·辗转反复期(1969—1981 年) | 第25页 |
·人生转折期(1981—1988 年) | 第25页 |
·产业初具规模期(1988—2001 年) | 第25-26页 |
·热风黄金期 | 第26-27页 |
·宫崎骏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 | 第27-28页 |
·“动”、“漫”结合,用漫画作为动画市场的试金石 | 第27页 |
·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其快速发展的坚实后盾 | 第27页 |
·得力的经纪人和制片人 | 第27页 |
·先期预告与植入广告效应 | 第27页 |
·持续的题材创意与创新 | 第27-28页 |
·先进的制作技术与理念 | 第28页 |
·与动漫作品跟进的衍生产品研发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31页 |
3. 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特点及成功案例 | 第31-45页 |
·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 | 第31-33页 |
·起始开创期(1907—1937 年) | 第31页 |
·初步发展期(1937—1949 年) | 第31-32页 |
·第一次繁荣期(1950—1966 年) | 第32页 |
·蛰伏调整期(1967—1988 年) | 第32-33页 |
·第二次繁荣期(1989—今) | 第33页 |
·美国动漫产业的特点 | 第33-38页 |
·大牌公司参与,巨额资金投入 | 第34-35页 |
·内容与质量至上,制作不惜工本 | 第35页 |
·市场成熟,体制健全,机制顺畅 | 第35-36页 |
·强大的传播介质和平台 | 第36-37页 |
·成熟的动漫企业管理模式及工厂化流水线生产 | 第37页 |
·长期稳定、循环流畅的“品牌乘数”产业链结构 | 第37-38页 |
·动漫高校培养了大量人才 | 第38页 |
·美国动漫产业的成功案例——迪斯尼打造的动漫王国 | 第38-42页 |
·出生萌动期(1901—1920 年) | 第39页 |
·成长发展期(1920—1940 年) | 第39-40页 |
·探索创新期(1940—1945 年) | 第40页 |
·第一黄金期(1945—1966 年) | 第40-41页 |
·调整磨合期(1966—1989 年) | 第41-42页 |
·第二黄金期(1989 年—今) | 第42页 |
·迪斯尼动漫产业的主要特点 | 第42-43页 |
·产品求精求新,特色鲜明 | 第42-43页 |
·产业做大做强,涉猎广泛 | 第43页 |
·经营用足用活“品牌乘数”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4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 第45-51页 |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 | 第45-49页 |
·初创探索期(1920—1949 年) | 第45-46页 |
·繁荣发展期(1950—1959 年) | 第46页 |
·第一高峰期(1960—1965 年) | 第46-47页 |
·第二高峰期(1977—1989 年) | 第47-48页 |
·反思提高期(1989 年—今) | 第48-49页 |
·中国动漫产业的特点 | 第49-51页 |
·起步早,有辉煌,内容与技法开创中国风格 | 第49页 |
·民族特色浓郁,教育理念鲜明 | 第49-50页 |
·机构健全,院线广布,网站活跃 | 第50页 |
·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发展向好 | 第50-51页 |
5. 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1-55页 |
·外部以日美动漫为主的舶来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挤占国产片生存与发展空间 | 第52-53页 |
·内部认识与观念、体制与机制、内容与技术、投入与产出、人才与培养等相对滞后 | 第53-55页 |
·思想观念陈旧,产业化意识薄弱 | 第53页 |
·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 | 第53页 |
·资金保障无力,为节省成本粗制滥造 | 第53-54页 |
·产业链条不健全,阻碍产业化进程 | 第54页 |
·高端人才缺乏,大牌公司较少 | 第54-55页 |
6. 日美中动漫产业异同比较与动漫产业一般特征解析 | 第55-59页 |
·日美中动漫产业异同比较 | 第55-56页 |
·动漫产业一般特征解析 | 第56-59页 |
·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紧密相连,对人才资源依赖性强 | 第57页 |
·投资高,风险高,利润高,制作周期长,资金回收慢 | 第57页 |
·跨行业性强,发展速度快,对相关行业拉动作用大 | 第57-58页 |
·运营国际化,项目集约化,市场全球化 | 第58-59页 |
7.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 第59-65页 |
·瞄准全球市场,提高制作水准 | 第59-60页 |
·变革技术与形式,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 第59页 |
·增加人性反思内容,减少教育层面比例 | 第59页 |
·做好市场调研,降低动画风险 | 第59-60页 |
·注重自主创新,杜绝抄袭模仿 | 第60页 |
·建立健全产业平台,畅通产品流通渠道 | 第60-61页 |
·政府引导,政策鼓励,为动漫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 第61-62页 |
·政府直接拨款支持 | 第61页 |
·设立产业基金奖励 | 第61-62页 |
·为动漫企业提供担保 | 第62页 |
·鼓励创新创意作品 | 第62页 |
·提供税收减免和扶持优惠 | 第62页 |
·借鉴成功经验,完善产业链条 | 第62-63页 |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植大牌公司 | 第63-65页 |
8.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