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选择与生境评价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 ·引言 | 第14-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2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27-2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页 |
| ·综合评述 | 第28页 |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研究目标 | 第28-2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主要的技术路线 | 第29-34页 |
| ·技术概况 | 第29-30页 |
| ·数据获取 | 第30-3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 第34-38页 |
| ·研究区域总体概况 | 第34-38页 |
| ·地貌 | 第34页 |
| ·气候 | 第34-35页 |
| ·水文特征 | 第35页 |
| ·植被特征 | 第35-36页 |
| ·动物资源 | 第36页 |
| ·社会经济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川金丝猴秋季生境选择 | 第38-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 ·有关川金丝猴生境选择生态因子的量度 | 第38-39页 |
| ·室内数据处理 | 第39页 |
| ·结论 | 第39-43页 |
| ·讨论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川金丝猴的生境评价 | 第46-52页 |
| ·研究方法 | 第46-49页 |
| ·生境评价体系与方法 | 第46-48页 |
| ·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 第48-49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9-50页 |
| ·川金丝猴的潜在适宜栖息地和实际适宜栖息地 | 第49页 |
| ·人为干扰引起的川金丝猴栖息地的变化 | 第49页 |
| ·关于数据处理的问题与讨论 | 第49-50页 |
| ·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川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 | 第52-56页 |
| ·研究背景 | 第52-53页 |
|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60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关于生境选择的讨论 | 第57页 |
| ·关于生境评价的讨论 | 第57-58页 |
| ·关于景观格局分析的讨论 | 第58页 |
| ·关于川金丝猴行为的讨论 | 第58页 |
| ·川金丝猴濒危的主要原因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附录 | 第64-86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