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电站电缆层重气扩散特性数值模拟及通风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大气环境中重气扩散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源释放 | 第11页 |
| ·气云的形成过程 | 第11-12页 |
| ·重气的扩散过程 | 第12-13页 |
| ·重气扩散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建筑空间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15-17页 |
| 2 数值模拟及相似模型试验的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 ·数值模拟的通用软件和定解条件 | 第17-20页 |
| ·CFD 通用软件PHOENICS 的特点分析 | 第17页 |
| ·PHOENICS 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PHOENICS 的紊流模型和壁面函数 | 第19-20页 |
| ·定解条件 | 第20-22页 |
| ·计算域 | 第20-21页 |
| ·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 ·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 | 第22-25页 |
| ·相似准则的确定方法 | 第22页 |
| ·本论文涉及的相似理论 | 第22-24页 |
| ·电缆层模型相似定律的确定 | 第24-25页 |
| ·冷态机械排风系统模型相似定律的确定 | 第25页 |
| ·相似比例尺 | 第25-27页 |
| ·几何比例尺 | 第25页 |
| ·速度比例尺 | 第25页 |
| ·温度比例尺 | 第25页 |
| ·排风量比例尺 | 第25页 |
| ·泄漏量比例尺 | 第25-26页 |
| ·时间比例尺 | 第26-27页 |
| ·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27-29页 |
| ·无因次距离 | 第27页 |
| ·无因次排风量 | 第27页 |
| ·污染气体无因次质量泄漏量 | 第27-28页 |
| ·污染气体无因次浓度 | 第28页 |
| ·无因次风速 | 第28-29页 |
| 3 连续外逸状态SF_6 的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9-79页 |
| ·网格划分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29-31页 |
| ·网格划分方案一 | 第29页 |
| ·网格划分方案二 | 第29-30页 |
| ·网格划分方案三 | 第30页 |
| ·网格划分方案四 | 第30页 |
| ·四种方案数值模拟结果 | 第30-31页 |
| ·发热量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发热量对浓度场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发热量对速度场的影响 | 第34页 |
| ·发热量对压力场的影响 | 第34页 |
| ·本节小结 | 第34页 |
| ·不同排风口位置和个数对电缆层SF6扩散的影响 | 第34-44页 |
| ·排风口的布置方式对浓度场的影响 | 第34-38页 |
| ·排风口的个数对SF_6扩散的影响 | 第38-44页 |
| ·本节小结 | 第44页 |
| ·不同换气量对电缆层SF_6扩散的影响 | 第44-53页 |
| ·模拟计算条件与工况 | 第44-53页 |
| ·本节小结 | 第53页 |
| ·不同泄漏量对电缆层SF_6扩散的影响 | 第53-64页 |
| ·模拟计算条件与工况 | 第53-54页 |
| ·模拟计算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 第54-62页 |
| ·泄漏量对排风管道阻力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本节小结 | 第64页 |
| ·不同泄漏点个数对电缆层SF_6扩散的影响 | 第64-67页 |
| ·不同泄漏口个数的影响 | 第64-67页 |
| ·本节小结 | 第67页 |
| ·不同流场下SF_6扩散的浓度场分布规律 | 第67-79页 |
| ·不同流场下排风口位置和个数对SF_6扩散的影响 | 第67-71页 |
| ·不同流场换气次数对SF_6扩散的影响 | 第71-74页 |
| ·不同流场不同泄漏量对SF_6扩散的影响 | 第74-78页 |
| ·本节小结 | 第78-79页 |
| 4 事故泄漏的SF_6 扩散过程数值模拟 | 第79-99页 |
| ·排风量为2 次/H | 第79-86页 |
| ·排风量为4 次/H | 第86-92页 |
| ·排风量为6 次/H | 第92-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5 相似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99-111页 |
| ·实验装置介绍 | 第99-101页 |
| ·围护结构的制作 | 第99页 |
| ·内部设备的制作 | 第99-101页 |
| ·实验仪器 | 第101页 |
| ·模型的密封 | 第101-102页 |
| ·模型试验的测点布置 | 第102-103页 |
| ·测点布置原则 | 第102页 |
| ·测点布置位置 | 第102-103页 |
| ·试验台气密性试验 | 第103-104页 |
| ·试验研究的目的 | 第103页 |
| ·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103-104页 |
| ·临界雷诺数试验 | 第104-105页 |
| ·试验研究的目的 | 第104-105页 |
| ·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105页 |
| ·相似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105-111页 |
| ·相似模型试验 | 第105-107页 |
|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07-108页 |
| ·数值模拟和相似模型试验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108-111页 |
| 6 几种不同重气体在地下大空间内扩散规律比较 | 第111-125页 |
| ·SF_6气体在地下大空间的扩散 | 第111-113页 |
| ·氯气在地下大空间的扩散 | 第113-115页 |
| ·液化石油气在地下大空间的扩散 | 第115-117页 |
| ·三种气体扩散特性的比较 | 第117-125页 |
| ·不同高度3 种气体的平均浓度场的比较结果 | 第117-121页 |
| ·同高度3 种气体的最大浓度场的比较结果 | 第121-124页 |
| ·三种气体比较结论 | 第124-125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25-127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5页 |
| ·若干建议 | 第125-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3页 |
| 附录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