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下集成病毒过滤透明模式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2 IPV6 网络技术 | 第11-20页 |
·IPv6 网络诞生背景 | 第11-12页 |
·IPv6 的优点 | 第12-13页 |
·IPv6 的报文格式 | 第13-15页 |
·IPv6 地址 | 第15-16页 |
·IPv6 地址表示方法 | 第15-16页 |
·IPv6 地址类型 | 第16页 |
·IPv6 的安全性 | 第16-18页 |
·IPSec 标准概述 | 第16-18页 |
·验证头协议(AH) | 第18页 |
·封装安全有效负荷(ESP) | 第18页 |
·IPv6 网络对防火墙的影响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3 防火墙技术介绍 | 第20-26页 |
·防火墙的概念 | 第20页 |
·防火墙的作用 | 第20-21页 |
·防火墙的分类 | 第21页 |
·防火墙技术分析 | 第21-24页 |
·包过滤技术 | 第21页 |
·动态包过滤技术 | 第21-22页 |
·应用层网关技术 | 第22-23页 |
·传统防火墙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透明模式防火墙的特点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4 防火墙系统概述 | 第26-31页 |
·防火墙系统的网络环境 | 第26页 |
·防火墙系统功能概述 | 第26-27页 |
·防火墙系统实现方法 | 第27页 |
·透明模式 | 第27页 |
·数据包的处理 | 第27页 |
·防火墙和病毒扫描的集成 | 第27页 |
·系统功能模块构成 | 第27-29页 |
·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具 | 第29-31页 |
5 系统设计实现 | 第31-63页 |
·透明模式实现 | 第31-38页 |
·透明模式的三种实现方法 | 第31-32页 |
·三种方式比较 | 第32-33页 |
·本文实现方案 | 第33-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HTTP 协议处理 | 第38-42页 |
·HTTP 协议概述 | 第38-39页 |
·HTTP 文件的标识 | 第39-40页 |
·文件内容的存放形式 | 第40-42页 |
·TCP/IP 协议栈的重构 | 第42-50页 |
·数据包的滞留 | 第42-43页 |
·连接保持 | 第43-46页 |
·将文件内容写入硬盘 | 第46-48页 |
·数据包的转发 | 第48-50页 |
·文件的病毒检测 | 第50-54页 |
·病毒检测软件的选取 | 第50页 |
·病毒检测软件和防火墙的通信 | 第50-54页 |
·病毒检测软件运行在核心态 | 第54-59页 |
·将病毒检测软件运行在核心态的动机 | 第54页 |
·现有的解决方案 | 第54-55页 |
·本文提出的方案 | 第55-59页 |
·Clam Av 核心态运行实验 | 第59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实验内容 | 第59-60页 |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60-62页 |
·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