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高分子纳米材料 | 第8-9页 |
·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8页 |
·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 第8-9页 |
·标记免疫分析 | 第9-15页 |
·免疫分析与标记免疫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荧光探针 | 第11-13页 |
·纳米粒子荧光标记及模式 | 第13-15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6-氨基荧光素SiO_2纳米发光标记物的制备 | 第18-26页 |
·引言 | 第18页 |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步骤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荧光单体硅酯前驱物的制备 | 第20-21页 |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1-22页 |
·荧光光谱图 | 第22-23页 |
·前驱物加入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23页 |
·pH值对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23-24页 |
·荧光染料泄漏实验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荧光纳米粒子标记的免疫分析用于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 第26-33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实验过程 | 第27-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免疫反应前后的荧光光谱对比 | 第29-30页 |
·连接羊抗人IgG抗体的磁性纳米粒子/荧光素纳米粒子最佳加入量 | 第30页 |
·夹心模式测量人IgG抗原及回收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聚丙烯腈发光标记物的制备 | 第33-38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聚丙烯腈掺杂卟啉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5-36页 |
·聚丙烯腈掺杂卟啉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 | 第36-37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聚苯乙烯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38-44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反应机理及表征 | 第39-40页 |
·聚苯乙烯掺杂卟啉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 | 第40页 |
·浸泡时间的影响 | 第40-42页 |
·不同浓度卟啉DMF溶液浸泡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六章 掺杂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单分散性复合球制备 | 第44-52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5页 |
·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双端羟基化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46-47页 |
·PS/SiO_2纳米复合微球的表征及波谱分析 | 第47-48页 |
·反应机理分析 | 第48-49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49-50页 |
·染料加入量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结语及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