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言 | 第12-25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有关出口贸易与中国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基于技术进步的贸易与增长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 ·论文的主体框架与内容 | 第23-25页 |
| 2 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 第25-35页 |
| ·传统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 | 第25-28页 |
|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 | 第28-31页 |
| ·关于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3 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 | 第35-51页 |
| ·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历程分析 | 第35-40页 |
| ·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研究 | 第40-44页 |
| ·协整系统的定义与协整向量的估计 | 第41-42页 |
| ·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检验 | 第42-44页 |
| ·实证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 ·对实证结果的具体说明 | 第44-45页 |
| ·对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4 出口贸易与我国技术进步 | 第51-81页 |
| ·全要素生产率(TFP) | 第51-61页 |
| ·索洛增长核算模型的基本介绍 | 第51-53页 |
| ·我国资本存量的计算 | 第53-58页 |
|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 第58-61页 |
| ·出口贸易与我国技术进步实证研究 | 第61-67页 |
| ·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 | 第61-63页 |
| ·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回归分析 | 第63-65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65-67页 |
|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及原因分析 | 第67-78页 |
| ·实证结果总结 | 第67页 |
| ·R&D 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 | 第67-70页 |
| ·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 | 第70-74页 |
| ·出口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5 基于技术进步传导机制的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研究 | 第81-102页 |
| ·关于 Feder 的两部门增长模型 | 第81-82页 |
| ·基于出口结构的三部门模型比较实证分析 | 第82-87页 |
| ·基于出口主体的三部门模型比较实证分析 | 第87-92页 |
|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第92-100页 |
| ·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92-97页 |
| ·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对要素生产率差异分析 | 第97-99页 |
| ·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效应分析 | 第99-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6 全文总结及对策建议 | 第102-115页 |
| ·全文总结 | 第102-105页 |
| ·对策及建议 | 第105-113页 |
| ·继续稳步开发劳动力资源,推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 第106-108页 |
| ·逐渐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 | 第108-110页 |
| ·提高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110-111页 |
| ·更好的利用外商投资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传导机制 | 第111-11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展望 | 第113-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