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

水田改为蔬菜地土壤特性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第10-11页
   ·不同土地利用影响土壤特性的研究方法第11-14页
   ·当前我国蔬菜地土壤特性的研究状况第14-16页
   ·水田改为蔬菜地土壤中磷素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第16-30页
     ·土壤磷素的形态和有效性第16-17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第17-19页
       ·农田土壤磷循环第17-18页
       ·农田土壤磷素积累与土壤磷素流失第18-19页
     ·面向环境的土壤磷素研究进展第19-27页
       ·土壤磷素的累积第19页
       ·土壤磷素的迁移转化第19-23页
         ·磷素的渗漏与淋溶第19-20页
         ·土壤磷素的迁移流失第20-23页
           ·土壤磷素迁移流失的形态第20-21页
           ·磷素迁移流失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影响土壤磷素迁移流失的因素第22-23页
       ·土壤磷素监测与流失潜能第23-27页
         ·土壤磷测定第23-25页
         ·磷吸持饱和度第25页
         ·土壤磷的吸附特性第25-27页
     ·国内外对磷素流失机理的研究第27-28页
       ·国外对磷素流失机理的研究动态第27-28页
       ·我国对磷素流失机理的研究动态第28页
     ·展望第28-30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材料方法第30-36页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30-3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研究目标第31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1页
     ·技术路线第31-3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研究区概况第32-33页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32页
       ·自然条件概况第32页
       ·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概况第32-33页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第33-35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33-34页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第34页
       ·测试项目与方法第34-35页
     ·室内模拟径流试验第35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5-36页
第三章 水田改为蔬菜地土壤特性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6-62页
 第一节 水田和蔬菜地表层土壤性质的变化特征第36-45页
     ·土壤pH第36-37页
     ·土壤有机质第37页
     ·土壤营养元素第37-40页
       ·全氮和碱解氮第37-38页
       ·全磷和有效磷第38-39页
       ·全钾和速效钾第39-40页
     ·土壤盐分第40-41页
     ·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第41-45页
 第二节 水田和蔬菜地剖面土壤特性变化规律第45-54页
     ·两种种植体系土壤pH和有机质的差异第45-46页
     ·两种种植体系土壤氮素的差异第46-48页
     ·两种种植体系土壤磷素的差异第48-50页
     ·两种种植体系土壤钾素的差异第50-51页
     ·两种种植体系土壤电导率的差异第51-54页
 第三节 水田改为蔬菜地后土壤特性变化成因探讨第54-58页
     ·更大量施用化学肥料的影响第54页
     ·田间管理措施的影响第54-55页
     ·蔬菜连作的影响第55-58页
       ·种植年限与土壤硝态氮和电导率变化第55页
       ·种植年限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变化第55-58页
 第四节 水田改为蔬菜地后土壤特性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第58-60页
     ·部分蔬菜地土壤产生了次生盐渍化现象第58页
     ·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第58-60页
       ·蔬菜地地下水硝态氮浓度较高第58-59页
       ·蔬菜地地下水溶解态活性磷浓度较高第59-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水田改为蔬菜地土壤磷素流失的环境风险评价第62-73页
   ·前言第62-63页
   ·材料与方法第63-65页
     ·供试土壤第63页
     ·实验方法第63-65页
       ·等温吸附实验第63-64页
       ·模拟径流试验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2页
     ·室内等温吸附条件下蔬菜地和水田落干土壤供磷固磷能力比较第65-66页
     ·室内模拟径流条件下蔬菜地和水田落干土壤磷素流失特征比较第66-67页
     ·供试土壤磷提取指标、磷吸持饱和度与其潜在流失的相关性第67-69页
     ·土壤特性变化对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影响第69-70页
     ·两种土地利用转变条件下生物可利用磷在模拟径流中的流失和预测第70-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3-76页
   ·主要结论第73-74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91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诉讼制度几个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鸡GH基因和GHR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