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氢—水处理生产示范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 | 第9-11页 |
·水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污水处理状况 | 第10页 |
·国内污水处理状况 | 第10-11页 |
·国内外生物制氢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生物制氢状况 | 第11-12页 |
·国内生物制氢状况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2 有机废水生物制氢的连续流发酵工艺 | 第15-20页 |
·发酵法生物制氢系统的工艺 | 第15-16页 |
·活性污泥法生物制氢 | 第15页 |
·固定化细胞生物制氢 | 第15-16页 |
·发酵产氢与产甲烷相的结合 | 第16页 |
·反应系统生态因子与工程控制参数 | 第16-17页 |
·温度 | 第16页 |
·PH值 | 第16页 |
·氧化还原电位 | 第16-17页 |
·水力停留时间(HRT) | 第17页 |
·搅拌器的速率及功率 | 第17页 |
·碱度 | 第17页 |
·细菌产氢发酵类型 | 第17-18页 |
·丁酸型发酵产氢途径 | 第17-18页 |
·乙醇型发酵产氢途径 | 第18页 |
·甲酸裂解产氢途径 | 第18页 |
·提高产氢技术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3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20-32页 |
·DCS控制体系 | 第20-23页 |
·DCS的概念 | 第20页 |
·DCS的层次 | 第20-21页 |
·本DCS系统的功能目标 | 第21页 |
·本DCS系统的特点及其结构 | 第21-23页 |
·生产过程控制 | 第23-31页 |
·混合调节池自动控制: | 第23-25页 |
·生物制氢反应器过程控制: | 第25-27页 |
·厌氧反应器控制回路: | 第27-29页 |
·好氧反应池控制: | 第29页 |
·沉淀池控制: | 第29-30页 |
·生物制氢间氢气检测: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PLC控制系统设计 | 第32-52页 |
·PLC综述 | 第32-37页 |
·PLC定义 | 第32页 |
·PLC的历史 | 第32-33页 |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和优势 | 第33-34页 |
·PLC的工作原理 | 第34页 |
·PLC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 第34-35页 |
·PLC与其他顺序逻辑控制系统的比较 | 第35-36页 |
·PLC的应用领域 | 第36-37页 |
·PLC的国内外状况 | 第37页 |
·PLC硬件选型及配置 | 第37-45页 |
·下位机PLC的选型 | 第37-38页 |
·本系统PLC模块配置 | 第38-39页 |
·S7-300的模块概述和选配 | 第39-45页 |
·PLC硬件电路 | 第45-48页 |
·PLC软件STEP7介绍 | 第48-50页 |
·本系统PLC软件控制流程图 | 第50-51页 |
·本系统PLC软件梯形图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监控软件组态王的应用 | 第52-67页 |
·组态软件简介 | 第52页 |
·亚控组态王概述 | 第52-56页 |
·为何选择亚控组态王 | 第52页 |
·亚控组态王6.0的特点 | 第52-53页 |
·组态王的工作方式 | 第53-54页 |
·组态王的组成 | 第54-56页 |
·组态王应用程序的基本制作过程 | 第56页 |
·用组态王建立监控程序的设计步骤 | 第56-66页 |
·创建工程 | 第56-58页 |
·在数据词典中创建用户定义的变量 | 第58-59页 |
·在图形开发系统中创建动画效果 | 第59-61页 |
·用命令语言编写用户程序 | 第61-62页 |
·生物制氢运行系统 | 第62-64页 |
·报表程序编写 | 第64-66页 |
·自动控制系统实物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