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2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2 研究进展评述 | 第22-42页 |
·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2-31页 |
·国外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2-26页 |
·国内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6-29页 |
·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29-31页 |
·交通疏导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31-36页 |
·国外交通疏导技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31-34页 |
·国内交通疏导技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34-35页 |
·交通疏导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交通事件检测与交通疏导技术的评价方法 | 第36-41页 |
·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交通疏导技术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3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及交通疏导系统设计 | 第42-62页 |
·概述 | 第42-43页 |
·FIDTES 的需求分析 | 第43-46页 |
·FIDTES 设计目标和任务 | 第43-45页 |
·FIDTES 需求分析 | 第45-46页 |
·FIDTES 功能与框架设计 | 第46-51页 |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第51-59页 |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 第51-54页 |
·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 第54-56页 |
·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 第56-57页 |
·交通疏导技术 | 第57-59页 |
·数据传输技术 | 第59页 |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4 基于固定交通检测器 AID 新算法研究 | 第62-98页 |
·概述 | 第62页 |
·固定检测器数据采集特点及交通特性分析 | 第62-67页 |
·基于固定检测器数据的SVM-AID 算法研究 | 第67-80页 |
·支持向量机原理 | 第67-71页 |
·基于SVM 的AID 算法设计 | 第71-74页 |
·SVM-AID 算法的模拟分析 | 第74-80页 |
·基于SVM 多分类器的组合AID 算法研究 | 第80-89页 |
·MSVM-AID 算法设计 | 第80-85页 |
·MSVM-AID 算法的模拟分析 | 第85-89页 |
·基于SVM 多分类器的交通事件全过程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 第89-96页 |
·交通事件不同阶段的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89-90页 |
·基于SVM 的交通事件全过程自动检测算法设计 | 第90-93页 |
·交通事件全过程自动检测算法的模拟分析 | 第93-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5 基于3GS 技术的 AID 算法研究 | 第98-121页 |
·概述 | 第98-99页 |
·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特性分析 | 第99-100页 |
·GPS 数据采样与传输周期分析 | 第100-102页 |
·基于3GS 技术的中心式AID 算法研究 | 第102-110页 |
·Center-Based AID 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102-103页 |
·Center-Based AID 算法的工作步骤和报警机制 | 第103-106页 |
·Center-Based AID 算法模拟分析 | 第106-110页 |
·基于3GS 技术的车载式AID 算法研究 | 第110-120页 |
·Vehicle-Based AID 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110-113页 |
·Vehicle-Based AID 算法的工作步骤与工作流程 | 第113-114页 |
·Vehicle-Based AID 算法模拟分析 | 第114-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6 基于交通事件响应的高速公路交通疏导方法研究 | 第121-148页 |
·概述 | 第121-122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匝道整体控制方法研究 | 第122-135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高速公路匝道整体控制特点 | 第122-123页 |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123-125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匝道整体控制模型及求解算法 | 第125-128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匝道整体控制方法的模拟分析 | 第128-135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疏导组合方法研究 | 第135-147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疏导组合策略设计 | 第135-138页 |
·交通事件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疏导组合策略模拟分析 | 第138-147页 |
·小结 | 第147-148页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48-151页 |
·全文总结 | 第148-150页 |
·全文展望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论文情况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2页 |
摘要 | 第162-165页 |
Abstract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