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网络技术研究及在吉林联通的应用
|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8页 |
| ·NGN 的起源 | 第8页 |
| ·国内外NGN 技术的研究情况 | 第8-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NGN 网络技术研究 | 第12-27页 |
| ·NGN 网络结构 | 第12-16页 |
| ·NGN 的特征 | 第12页 |
| ·NGN 的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 ·NGN 的网络结构 | 第14-16页 |
| ·NGN 重要协议 | 第16-19页 |
|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 第16页 |
| ·H.248 协议 | 第16-17页 |
| ·H.323 协议 | 第17-18页 |
| ·SIP―会话起始协议 | 第18-19页 |
| ·NGN 关键控制技术—软交换 | 第19-25页 |
| ·软交换的定义 | 第19-20页 |
| ·软交换的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 第21-23页 |
| ·N GN 的接入设备——媒体网关 | 第23页 |
| ·媒体网关的定义 | 第23-24页 |
| ·媒体网关的功能 | 第24-25页 |
| ·NGN 的中继、信令设备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吉林联通 NGN 网络总体建设方案 | 第27-57页 |
| ·背景及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 ·企业发展的需要 | 第27页 |
| ·市场竞争的需要 | 第27页 |
| ·业务发展的需要 | 第27-28页 |
| ·用户对综合业务的需求 | 第28页 |
| ·中国联通NGN 网络建设目标 | 第28-29页 |
| ·中国联通NGN 网络建设原则 | 第29-30页 |
| ·中国联通NGN 网建设要求 | 第30-31页 |
| ·业务要求 | 第30-31页 |
| ·技术要求 | 第31页 |
| ·吉林联通NGN 网层次模型和架构 | 第31-35页 |
| ·层次模型 | 第31-33页 |
| ·网络架构 | 第33-35页 |
| ·吉林联通NGN 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35-37页 |
| ·IP 地址问题 | 第35-36页 |
| ·末端用户的接入控制 | 第36页 |
| ·城域范围内各种信息流相应的服务质量问题 | 第36页 |
| ·监控和管理问题 | 第36-37页 |
| ·安全问题 | 第37页 |
| ·吉林联通NGN 网的关键系统和设备 | 第37-45页 |
| ·综述 | 第37页 |
| ·SACP 的功能描述 | 第37-40页 |
| ·CCM 的功能描述 | 第40-43页 |
| ·运营支撑系统 | 第43-44页 |
| ·网关 | 第44-45页 |
| ·宽带远程接入系统 | 第45页 |
| ·吉林联通NGN 网和已有城域承载网的互联 | 第45-52页 |
| ·城域承载网 | 第45-46页 |
| ·城域承载网对城域综合业务的承载 | 第46-47页 |
| ·NGN 网的设备在城域承载网中的位置 | 第47-50页 |
| ·城域承载网对A/V 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保证 | 第50-52页 |
| ·吉林联通NGN 网络安全方案 | 第52-57页 |
|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 第52页 |
| ·NGN 网络安全及应对措施 | 第52-54页 |
| ·吉林联通NGN 网络安全方案 | 第54-57页 |
| 第四章 用户驻地网的 NGN 接入 | 第57-68页 |
| ·用户驻地网的综合业务组网 | 第57-58页 |
| ·用户驻地网的接入方式 | 第58-59页 |
| ·对用户驻地网的要求 | 第59-61页 |
| ·现有用户驻地网存在的问题 | 第61-68页 |
| ·用户驻地网的服务质量 | 第61页 |
| ·用户驻地网供电 | 第61-62页 |
| ·用户驻地网出口的安全设备或措施 | 第62-68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摘要 | 第73-76页 |
| ABSTRACT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