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银保合作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农村金融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农村保险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 ·银保合作文献概述 | 第20-24页 |
| ·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 第2章 农村银保合作的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 ·农村经济发展中银保合作的界定 | 第26-27页 |
| ·银保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 ·资产专用性 | 第27页 |
| ·规模经济性 | 第27-29页 |
| ·范围经济性 | 第29-31页 |
| ·银保合作的风险控制分析 | 第31-32页 |
| ·银保合作的交易成本分析 | 第32-33页 |
| ·银保合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3-35页 |
| 第3章 农村经济发展中银保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51页 |
| ·农村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和业务多元化 | 第35-39页 |
| ·农村金融健康发展需要保险保驾护航 | 第39-44页 |
|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40-44页 |
| ·银保合作是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 | 第44页 |
| ·开拓农村保险市场需要借助农村金融机构 | 第44-51页 |
| ·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现状 | 第44-48页 |
| ·我国农村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 第4章 我国农村银保合作的发展模式探讨 | 第51-68页 |
| ·我国农村银保合作面临的现实环境 | 第51-52页 |
|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51页 |
| ·法律环境分析 | 第51页 |
| ·政府支持力度 | 第51-52页 |
| ·金融环境分析 | 第52页 |
| ·农村银保合作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 第52-54页 |
| ·农村银保合作的功能定位 | 第52-53页 |
| ·农村银保合作的目标 | 第53-54页 |
| ·我国农村银保机构合作模式探讨 | 第54-58页 |
| ·兼业代理模式 | 第54-56页 |
| ·长期合作战略联盟模式 | 第56-57页 |
|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 第57-58页 |
| ·我国农村银保业务合作运行模式探讨 | 第58-68页 |
| ·质押贷款中银保业务模式 | 第59-61页 |
| ·抵押贷款中银保业务模式 | 第61-62页 |
| ·担保融资中银保业务模式 | 第62-66页 |
| ·互助保险融资中银保业务模式 | 第66-68页 |
| 第5章 我国农村银保合作发展中的障碍与对策建议 | 第68-77页 |
| ·发展我国农村银保合作面临的障碍 | 第68-71页 |
| ·农村银保机构合作实施中面临的现实约束 | 第68-70页 |
| ·农村银保业务合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 ·农村银保机构合作顺利开展的对策建议 | 第71-75页 |
| ·法律许可范围内循序渐进开展银保合作 | 第71-72页 |
| ·加强人才培养与产品创新 | 第72-73页 |
| ·加大各级政府支持力度 | 第73页 |
| ·创新和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方式 | 第73-75页 |
| ·农村银保业务合作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5-77页 |
|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 第75页 |
| ·建立风险分散与控制机制 | 第75-76页 |
| ·建立资金补偿长效机制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