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问题来源 | 第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理论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具体问题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2-13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贿选 | 第13页 |
·受贿选民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 | 第16-19页 |
·交叉决定论 | 第16-18页 |
·观察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1页 |
·五种需求层次介绍 | 第19-20页 |
·各需求层次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调查 | 第21-27页 |
·研究对象介绍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东温泉村选举过程及贿选现象调查 | 第21-24页 |
·村委会选举过程 | 第21-22页 |
·贿选现象调查 | 第22-23页 |
·受贿选民的调查 | 第23-24页 |
·研究发现 | 第24-27页 |
·受贿选民"理性"取舍贿选行为 | 第24-25页 |
·受贿选民对民主选举的认识不到位 | 第25页 |
·选民不信任村委会经济职能的实施 | 第25-26页 |
·村中的宗族关系制约贿选行为的同时还提供了方便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从受贿选民角度分析贿选现象产生的原因 | 第27-35页 |
·选民的内在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受贿选民的观察学习引起自身对民主选举的认知偏差 | 第27-30页 |
·贿金满足了选民的内在需求 | 第30-31页 |
·选民的外在环境分析 | 第31-35页 |
·远离政治的乡村文化遏制了选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 第31-32页 |
·知足观念的延续削弱了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 第32-33页 |
·村委会在城市化过程中职能发挥失误 | 第33-35页 |
第五章 遏制选民受贿行为的措施 | 第35-40页 |
·改善和提高选民的自身素质 | 第35-37页 |
·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以增加村民对民主选举的认识 | 第35-36页 |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增加选民接受贿金时的心理负担 | 第36页 |
·树立合理的社会价值观增加村民社会责任感 | 第36-37页 |
·完善选民的外部环境 | 第37-40页 |
·引入社区化管理方式增强选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 | 第37-38页 |
·加强村委会日常工作的监督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