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望族”的概念 | 第7-8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8-14页 |
(一) 传统的望族研究 | 第8-9页 |
(二) 近现代之望族研究 | 第9-14页 |
三、问题及趋势 | 第14页 |
四、资料及方法 | 第14-16页 |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昆山望族的演变、类型与特点 | 第18-28页 |
一、昆山望族的演变 | 第18-22页 |
二、昆山望族的类型与特点 | 第22-28页 |
(一) 昆山望族的类型 | 第22-23页 |
(二) 昆山望族的特点 | 第23-28页 |
第二章 昆山望族形成的社会条件——以科举望族为例 | 第28-40页 |
一、经济条件 | 第28-31页 |
二、家族教育 | 第31-34页 |
(一) 昆山望族的教育观念 | 第31-32页 |
(二) 昆山望族的家庭教育 | 第32-34页 |
三、家族藏书 | 第34-37页 |
(一) 明朝昆山叶氏家族的藏书 | 第34页 |
(二) 明清昆山顾氏家族的藏书 | 第34-35页 |
(三) 明末清初昆山徐氏家族的藏书 | 第35-36页 |
(四) 清代昆山赵氏家族的藏书 | 第36-37页 |
四、个人努力 | 第37-40页 |
(一) 努力学习的动机 | 第37-38页 |
(二) 努力学习的具体表现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明清昆山望族与官府的关系 | 第40-49页 |
一、官府对昆山望族的支持 | 第40-43页 |
二、昆山望族对官府的支持 | 第43-45页 |
三、昆山望族和官府的矛盾 | 第45-49页 |
第四章 昆山望族与县域经济的变迁——以沈万三家族为例 | 第49-61页 |
一、沈氏家族之变迁 | 第49-55页 |
二、沈氏家族发展的条件 | 第55-58页 |
(一) 政治环境 | 第55-56页 |
(二) 地理条件 | 第56页 |
(三) 创业资金的来源 | 第56-58页 |
三、沈氏家族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58-61页 |
(一) 沈氏进行海外贸易之前的周庄 | 第58页 |
(二) 沈氏进行海外贸易时的周庄 | 第58-59页 |
(三) 沈氏屡遭打击之后的周庄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昆山望族与县域文化的发展——以昆山徐氏为例 | 第61-75页 |
一、昆山徐氏家族的演变 | 第61-65页 |
二、昆山徐氏家族的文化成就 | 第65-71页 |
(一) 文学 | 第65-68页 |
(二) 史学 | 第68-69页 |
(三) 医学 | 第69-70页 |
(四) 绘画 | 第70-71页 |
三、徐氏与区域文化的互动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