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外对城镇化与失地农民就业的研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14-22页 |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 第14-16页 |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14页 |
·城镇化必然产生失地农民 | 第14-15页 |
·发达国家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状况 | 第15页 |
·我国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状况 | 第15-16页 |
·发达国家处理城镇化与失地农民就业的经验 | 第16-17页 |
·日本的经验 | 第16页 |
·英国的经验 | 第16-17页 |
·美国的经验 | 第17页 |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政策发展与现状 | 第17-22页 |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政策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现状 | 第19-22页 |
3. 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河北省失地农民现状 | 第22-23页 |
·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现有政策与办法 | 第23-25页 |
·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就业机会与就业压力并存 | 第25-26页 |
·劳动力转入远远大于转出 | 第26-27页 |
·城镇化速度很快,就业安置进度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很慢 | 第27页 |
·进城成本过高,失地农民不愿“市民化” | 第27页 |
·失地农民创业难 | 第27-29页 |
4. 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征地补偿不尽人意,工作收入低,就业积极性不高 | 第29-31页 |
·失地农民劳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岁数偏大,在就业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 第31-32页 |
·政策缺位与培训效果不佳,就业信息闭塞 | 第32-33页 |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失地农民在就业过程中受歧视 | 第33页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降低了失地农民求职的信心 | 第33-35页 |
5. 我国典型地区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及启示 | 第35-41页 |
·典型地区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 | 第35-39页 |
·浙江“土地换社保,多渠道促就业”模式 | 第35-36页 |
·北京市“征地农转工”政策 | 第36-37页 |
·长沙“留地集中安置,综合开发”模式 | 第37页 |
·福建厦门“金包银”模式 | 第37-38页 |
·四川省成都市“四项工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 | 第38-39页 |
·典型地区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 第39-41页 |
6. 河北省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制度创新研究 | 第41-47页 |
·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征地补偿政策 | 第42-43页 |
·细化就业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培训效果 | 第43页 |
·改善城镇就业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扶持乡镇企业 | 第43-44页 |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发挥就业服务的扶助功能 | 第44页 |
·加强政府、企业与失地农民间的联系,完善就业信息平台 | 第44页 |
·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第44-45页 |
·加强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上的职能 | 第45-46页 |
·转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念,加快劳动力转移 | 第46-47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