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闲暇思想初探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13-17页 |
(一) 城邦生活的特征 | 第13-15页 |
(二) 对人本身思考的不断深化 | 第15-17页 |
二、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的闲暇观 | 第17-28页 |
(一) 闲暇是什么 | 第17-25页 |
1. 宇宙万物是向善的 | 第17-18页 |
2. 幸福是最大的善 | 第18-20页 |
3. 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 | 第20-25页 |
(二) 闲暇如何获得 | 第25-28页 |
1. 从事灵魂合于理智德性的思辨活动 | 第25-26页 |
2. 从事灵魂合于道德德性的城邦活动 | 第26-28页 |
三、思辨的闲暇和城邦的闲暇 | 第28-35页 |
(一) 对人的本质的规定 | 第28-29页 |
(二) 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 | 第29-34页 |
1. 伦理德性 | 第30-31页 |
2. 理智德性 | 第31-34页 |
(三) 思辨的闲暇和城邦的闲暇 | 第34-35页 |
四、亚里士多德闲暇观的价值 | 第35-38页 |
(一) 开辟了探讨生存实践的开放空间 | 第36-37页 |
(二) 哲学反思、建构与升华中的理论创新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引用文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