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一般性理论论文

阴山北麓中部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以大六分子村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生态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第10-11页
     ·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生态农业模式的选择第12页
     ·生态农业效益评价第12-14页
       ·生态农业生态效益评价第13页
       ·生态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第13-14页
       ·生态农业社会效益评价第14页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第14页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第14-16页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第16-19页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阴山北麓丘陵区概况第16页
     ·试验区概况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案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试验方法第18-19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19页
3 大六分子村生态农业建设经济效益评价第19-28页
   ·生态农业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果第19-25页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分析第20-22页
     ·产业结构调整分析第22-23页
     ·种植业主要措施及成果第23页
     ·林业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果第23页
     ·畜牧业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果第23-25页
   ·生态农业建设经济效益分析第25-27页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第25-26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4 大六分子村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效益研究第28-47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植被恢复分析第28-30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防风效益分析第30-32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增大地表粗糙度分析第30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防风效能分析第30-32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改善土壤水分利用状况的研究第32-35页
     ·表层土壤水分入渗率分析第32-34页
     ·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第34-35页
       ·浅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第34-35页
       ·土壤蓄水量的变化分析第35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第35-41页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分析第36-39页
       ·土壤容重的变化分析第36页
       ·土壤干团聚体含量的变化分析第36-37页
       ·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分析第37-39页
     ·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第39-41页
       ·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的变化分析第39-40页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第40-41页
       ·土壤中PH 的变化分析第41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生态效益评价第41-46页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第41-4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1-42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2-44页
     ·不同退耕还林地生态效益评价第44-46页
   ·小结第46-47页
5 大六分子村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第47-49页
   ·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第47-48页
   ·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第48-49页
   ·小结第49页
6 大六分子村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第49-53页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因子的确定第49-50页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状况分析第50-52页
   ·小结第52-53页
7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第53-55页
   ·结论第53-54页
   ·存在的问题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66页
作者简介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生·情感·寓言--论许地山的文学创作
下一篇: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