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一) 低碳经济的概念、特点 | 第12-13页 |
(二)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 第13-14页 |
(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四)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 第15-18页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页 |
六、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一、低碳经济内涵及低碳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一) 低碳经济内涵 | 第20页 |
(二) 低碳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二、低碳经济三大行为主体 | 第22-24页 |
(一) 地方政府 | 第22页 |
(二) 企业 | 第22页 |
(三) 消费者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8页 |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现状 | 第24-30页 |
(一) 低碳经济政策的提出 | 第24-26页 |
(二) 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的发展 | 第26-29页 |
(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现状 | 第29-30页 |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8页 |
(一) 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角色定位分析 | 第31页 |
(二) 中国现有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关联性分析 | 第31-33页 |
(三) 我国制度建设对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的制约分析 | 第33-34页 |
(四) 低碳经济外部效应对低碳经济政策的客观要求分析 | 第34-37页 |
(五) 能源定价政策对行为主体的行为调节作用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实践 | 第38-40页 |
(一) 英国成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 第38页 |
(二) 美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形成到政策创新 | 第38-39页 |
(三) 欧盟的低碳经济转型战略 | 第39-40页 |
二、国外低碳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3页 |
(一) 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于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 第40-41页 |
(二) 降碳的重要措施是促进低碳型产业的发展 | 第41页 |
(三) 企业将"碳风险"与"碳管理"视为经营的关键 | 第41页 |
(四) 注重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 第43-55页 |
一、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的角色定位 | 第43-45页 |
(一) 政府的职责 | 第43-44页 |
(二) 企业的责任 | 第44页 |
(三) 消费者责任 | 第44-45页 |
二、明确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 | 第45-48页 |
(一) 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相结合 | 第46-47页 |
(二) 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参与 | 第47-48页 |
(三) 地区之间协调发展 | 第48页 |
三、完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设计 | 第48-49页 |
(一) 中央政府与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制度设计 | 第49页 |
(二) 建立起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作机制 | 第49页 |
(三) 规范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消费行为 | 第49页 |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应对低碳经济的外部效应 | 第49-51页 |
(一) 树立低碳经济的战略意识 | 第49-50页 |
(二) 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 第50页 |
(三) 坚持国家利益 | 第50页 |
(四) 提高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 第50-51页 |
五、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 | 第51-52页 |
(一) 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反映能源的稀缺性 | 第51页 |
(二) 引入超额累进定价机制约束能源的过度消费行为 | 第51页 |
(三) 实施能源价格配套改革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 第51-52页 |
六、加强经济政策支持 | 第52-55页 |
(一)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52页 |
(二) 鼓励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