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等离子体 | 第10-14页 |
·等离子体概述 | 第10-11页 |
·等离子体的分类 | 第11页 |
·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11-13页 |
·热致电离 | 第11-12页 |
·气体放电 | 第12-13页 |
·电弧等离子体的特点 | 第13-14页 |
·富含甲烷气(焦炉煤气、煤层气)的利用现状以及转化方法 | 第14-17页 |
·焦炉煤气资源 | 第14-15页 |
·煤层甲烷 | 第15-16页 |
·甲烷的常规转化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甲烷水蒸汽重整法 | 第16页 |
·甲烷部分氧化法 | 第16页 |
·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 | 第16-17页 |
·甲烷自热转化 | 第17页 |
·甲烷的等离子体转化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 | 第17-23页 |
·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热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氢 | 第23-24页 |
·论文立题背景以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C-H热力学平衡体系分析 | 第26-40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C-H热力学平衡体系分析 | 第27-39页 |
·C-H单相热力学平衡体系分析 | 第28-30页 |
·C-H多相热力学平衡体系分析 | 第30-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40-51页 |
·实验装置 | 第40-44页 |
·装置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 | 第40-42页 |
·反应器 | 第42页 |
·淬冷单元 | 第42-43页 |
·取样系统 | 第43-44页 |
·伺服系统 | 第44页 |
·分析系统 | 第44-46页 |
·色谱分析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 第44-45页 |
·色谱分析计算原理 | 第45-46页 |
·各物质的相对校正因子及色谱的工作条件 | 第46页 |
·计量及计算 | 第46-49页 |
·气体流量计的校正 | 第47页 |
·裂解气体中各组分的实际量计算 | 第47-48页 |
·甲烷转化率的计算 | 第48页 |
·乙炔收率的计算 | 第48-49页 |
·乙炔能耗的计算 | 第49页 |
·乙炔选择性的计算 | 第49页 |
·固相产物的表征 | 第49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甲烷在等离子体中裂解的实验研究 | 第51-72页 |
·实验原料 | 第51页 |
·气相产物变化规律 | 第51-67页 |
·裂解气体的组成 | 第51-52页 |
·甲烷流量对气相产物的影响 | 第52-58页 |
·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乙炔收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对乙炔在气相产物中的浓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乙炔选择性的影响 | 第55页 |
·对气相产物浓度及其收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对乙炔比能耗的影响 | 第57-58页 |
·淬冷对对气相产物的影响 | 第58-60页 |
·对乙炔浓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乙炔收率及选择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甲烷比焓对甲烷转化率和乙炔收率的影响 | 第60-62页 |
·反应器对气相产物的影响 | 第62-67页 |
·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对乙炔浓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对乙炔选择性的影响 | 第66页 |
·不同反应器对乙炔收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固相产物变化规律 | 第67-70页 |
·固相产物的红外表征 | 第68页 |
·固相产物的SEM | 第68-70页 |
·固相产物的TEM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页 |
·几点建议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