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8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公路线源污染物扩散模式 | 第18-34页 |
·常用模式 | 第18-23页 |
·常用模式简介 | 第18-22页 |
·模式优缺点 | 第22-23页 |
·大气平流扩散方程 | 第23-28页 |
·排放源强 | 第23-26页 |
·扩散方程 | 第26-27页 |
·边界条件 | 第27页 |
·u(z)和K_z(z)、K_y的确定 | 第27-28页 |
·方程的解及讨论 | 第28-30页 |
·模式中参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模式输入参数 | 第30页 |
·参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污染物浓度分布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式评价 | 第34-48页 |
·污染物浓度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5页 |
·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34-38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污染物浓度三维分布模拟 | 第43-45页 |
·模式精度分析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公路扩散实例研究 | 第48-61页 |
·某城市地下公路隧道敞开口段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计算 | 第48-53页 |
·研究对象简况 | 第48页 |
·参数确定 | 第48-49页 |
·实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高路基公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计算 | 第53-60页 |
·研究对象简况 | 第53-54页 |
·参数确定 | 第54-55页 |
·实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公路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 | 第61-64页 |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 第61页 |
·污染控制措施 | 第61-63页 |
·气象因素 | 第61-62页 |
·公路工程相关参数 | 第62-63页 |
·交通管理措施 | 第63-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建议及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