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3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评价 | 第14-16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基本理论 | 第17-29页 |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 第17-19页 |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 第19-23页 |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2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1-40页 |
·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水资源因素 | 第31-32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32-33页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33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33页 |
·系统协调性原则 | 第33页 |
·区域特殊性原则 | 第33-34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4页 |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4-35页 |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模型 | 第35-40页 |
·水资源需求预测模型 | 第35-36页 |
·情景决策分析模型 | 第36-37页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7-40页 |
3 实例: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 第40-59页 |
·延安市概况 | 第40-42页 |
·自然概况 | 第40-41页 |
·社会概况 | 第41-42页 |
·延安市水资源现状 | 第42-47页 |
·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决策分析与评价 | 第47-57页 |
·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 第47-50页 |
·情景决策分析 | 第50-52页 |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判 | 第52-57页 |
·延安市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水资源短缺严重 | 第57页 |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普遍 | 第57-58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耗水量大 | 第58页 |
·生态需水保证率低 | 第58-59页 |
4 延安市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 第59-63页 |
·资源性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 第59-60页 |
·水利工程措施 | 第59页 |
·跨流域调水工程 | 第59页 |
·虚拟水战略实施 | 第59-60页 |
·污水资源化 | 第60页 |
·结构性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 第60-61页 |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 第60页 |
·调整产业结构 | 第60页 |
·保护生态环境 | 第60-61页 |
·技术性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 第61-63页 |
·节水 | 第61页 |
·水资源市场 | 第61-62页 |
·水资源统一管理 | 第62-63页 |
5 结论与问题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