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第一节 关于社区及社区功能 | 第13-15页 |
一、社区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社区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三、社区的功能 | 第15页 |
第二节 关于社区建设 | 第15-16页 |
一、社区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 第15-16页 |
二、社区建设的原则 | 第16页 |
第三节 关于社区治理 | 第16-18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17页 |
二、治理的本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发展与治理结构的变迁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发展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8-19页 |
一、城市社区发展的背景 | 第18页 |
二、城市社区发展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的变迁 | 第19-26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两种社区和两条途径 | 第19-21页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社区管理的新变化 | 第21-24页 |
三、社区建设从行政推动到社区治理的转换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 第26-29页 |
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由单位主导型向社区主导型转变 | 第26-27页 |
二、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几种模式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社区建设中行政化倾向明显 | 第30页 |
二、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 第30页 |
三、民间组织力量薄弱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1页 |
二、城市管理中的街居体制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 | 第31页 |
三、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同步 | 第31-32页 |
四、缺乏一定的社区参与利益机制 | 第32页 |
五、社会组织的发育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国外社区发展与建设的启示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发展模式 | 第33-35页 |
一、美国的社区模式 | 第33-34页 |
二、加拿大的社区模式 | 第34页 |
三、日本的社区模式 | 第34页 |
四、新加坡的社区模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国外社区建设经验及启示 | 第35-37页 |
一、组织管理机构职责规定清晰 | 第35页 |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NGO)在社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三、公众参与和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卢湾区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 | 第37-40页 |
一、设立社区管理的基本单元――网格 | 第37-38页 |
二、网格内建立新型的组织体系 | 第38-39页 |
三、整合网格内部资源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40-44页 |
一、建立政社分离,党政分设的社会化社区治理结构 | 第40-41页 |
二、以服务为导向,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 | 第41页 |
三、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区自治力量 | 第41-43页 |
四、设定合理的社区管理的基本单元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构建新型社区治理结构要注意的几对关系 | 第44-48页 |
一、社区管理与专业管理的关系 | 第45页 |
二、社区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 | 第45-46页 |
三、资源利用和资源开发的关系 | 第46页 |
四、社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