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悬索拱屋盖的计算和设计理论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大跨度建筑结构的发展概述 | 第13-17页 |
·空间结构领域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网架网壳结构 | 第17-18页 |
·膜结构和索网结构体系 | 第18-19页 |
·索与钢结构的组合结构体系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0-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本文的关键点和创新点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2章 结构选型与优化 | 第25-48页 |
·引言 | 第25页 |
·屋盖体系结构形式的分析比较 | 第25-31页 |
·方案一:网壳 | 第26-27页 |
·方案二:空间拱(桁)架 | 第27-28页 |
·方案三:张弦梁 | 第28页 |
·方案四:悬索拱体系 | 第28-31页 |
·悬索拱体系的形态优化 | 第31-39页 |
·悬索拱体系的形态分析 | 第32-34页 |
·悬索拱体系的形态优化 | 第34-39页 |
·悬索垂跨比 | 第34-36页 |
·吊索形式 | 第36页 |
·拱梁矢跨比 | 第36-38页 |
·桅杆倾角 | 第38-39页 |
·初始态确定 | 第39-44页 |
·合理初始预张力的确定原则 | 第40-41页 |
·实例分析 | 第41-44页 |
·屋盖结构布置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3章 悬索拱结构稳定分析 | 第48-77页 |
·引言 | 第48页 |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48-54页 |
·几何非线性 | 第48-51页 |
·材料非线性 | 第51-54页 |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54-64页 |
·特征值屈曲分析基本理论 | 第54-55页 |
·预张力结构的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55-56页 |
·悬索拱结构特征值屈曲分析算例 | 第56-64页 |
·对称荷载下的特征值屈曲 | 第56-60页 |
·不对称荷载下的特征值屈曲 | 第60-64页 |
·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4-73页 |
·对称荷载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5-69页 |
·弹性极限承载力 | 第65-67页 |
·弹塑性极限承载力 | 第67-69页 |
·不对称荷载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9-73页 |
·弹性极限承载力 | 第69-71页 |
·弹塑性极限承载力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4章 悬索拱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 第77-106页 |
·引言 | 第77页 |
·地震作用分析理论 | 第77-81页 |
·反应谱法 | 第77-79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79-80页 |
·随机振动法 | 第80-81页 |
·时程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81-88页 |
·地震波的调整和模拟 | 第81-85页 |
·比例调整法 | 第82页 |
·综合调整法 | 第82-83页 |
·按三角级数法合成人工地震波 | 第83-84页 |
·根据基岩反应谱合成人工地震波 | 第84-85页 |
·时程积分理论 | 第85-87页 |
·阻尼理论 | 第87-88页 |
·大跨度预张力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88-94页 |
·动力特性计算理论 | 第88-90页 |
·悬索拱结构动力特性算例 | 第90-94页 |
·设计预张力下动力特性 | 第90-93页 |
·预张力对动力特性影响 | 第93-94页 |
·悬索拱屋盖结构的抗震设计 | 第94-103页 |
·设计方法选择 | 第94-96页 |
·计算结果比较 | 第96-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第5章 悬索拱结构施工过程分析 | 第106-126页 |
·引言 | 第106页 |
·预张力结构施工过程分析方法 | 第106-111页 |
·施工过程分析方法 | 第107页 |
·索单元的处理 | 第107-111页 |
·速滑馆悬索拱结构施工过程描述 | 第111-116页 |
·张拉过程跟踪 | 第116-120页 |
·张拉设备和工艺 | 第116-117页 |
·张拉过程中结构几何尺寸跟踪测量 | 第117-119页 |
·张拉过程中索力测量 | 第119-120页 |
·施工误差分析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