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绪论 | 第15-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3页 |
第一章 对制度及其创新问题的基本认识 | 第23-37页 |
1 制度的内涵和本质 | 第23-27页 |
·对制度内涵的理解 | 第23-25页 |
·制度的构成和分类 | 第25-26页 |
·制度的形成与存在 | 第26-27页 |
·制度的功能 | 第27页 |
2 制度创新的内涵、动力和过程 | 第27-32页 |
·制度创新的内涵 | 第27-28页 |
·制度创新的动力和过程 | 第28-29页 |
·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 | 第29页 |
·制度创新变迁的方式 | 第29-32页 |
3 城市规划的制度创新 | 第32-35页 |
·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33-34页 |
·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模式分析 | 第34-3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建国以来城市规划制度轨迹的回顾与分析 | 第37-67页 |
1 建国以来城市规划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7-48页 |
·1950年代创建和发展时期 | 第38-39页 |
·1960年代波折和破坏时期 | 第39-41页 |
·1970年代起伏和复苏时期 | 第41页 |
·1980年代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 | 第41-45页 |
·1990年代以来继承和创新时期 | 第45-48页 |
2 五十多年历史的回顾总结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 第48-51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本章附录一 建国以来历次城市工作会议情况 | 第53-55页 |
本章附录二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 | 第55-61页 |
本章附录三 建国以来城市规划工作人事记 | 第61-67页 |
第三章 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及动因分析 | 第67-83页 |
1 城市化快速发展是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 | 第67-69页 |
2 经济体制改革对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示范激励 | 第69-72页 |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城市制度创新的整体引导 | 第72-75页 |
4 政治体制改革对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外部推进 | 第75-76页 |
5 社会快速发展和整体变迁对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促进 | 第76-77页 |
6 科学技术进步和信息手段对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推动 | 第77-79页 |
7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79-80页 |
8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四章 中外城市规划制度体系比较分析 | 第83-109页 |
1 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和实施管理比较 | 第84-98页 |
·若干国家有关情况的例举 | 第84-92页 |
·其他国家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 第92-96页 |
·目前我国相比之下存在的问题 | 第96-98页 |
2 城市规划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及人员编制比较 | 第98-108页 |
·若干国家有关情况的例举 | 第98-104页 |
·其他国家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 第104-107页 |
·目前我国相比之下存在的问题 | 第107-10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创新 | 第109-133页 |
1 城市规划编制技术体系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109-110页 |
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评析 | 第110-114页 |
3 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创新的目标价值取向 | 第114-115页 |
4 近年来规划编制工作新的动态和探索 | 第115-117页 |
5 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制度框架的基本设想 | 第117-123页 |
·构建新框架的基本思路 | 第117-119页 |
·编制体系创新的基本内容 | 第119-123页 |
6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本章附录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06]119号文 | 第125-129页 |
本章附录二 《浙江省市(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 第129-133页 |
第六章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 第133-145页 |
1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3-135页 |
·国家对地方政府的建设和管理行为缺乏强有力的调控和制约手段 | 第133-134页 |
·管理体制不顺,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 | 第134页 |
·地域分割,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待加强 | 第134页 |
·城市规划在土地有偿使用过程中应有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 第134-135页 |
2 我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 第135-137页 |
·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 | 第135-136页 |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改革目标 | 第136-137页 |
3 建立决策和执行相对分离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框架 | 第137-139页 |
4 纵向结构上合理划分事权:国家—省—城市各级规划部门的关系 | 第139-141页 |
5 横向结构上理顺管理体制:各级规划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关系 | 第141-142页 |
6 本章小结 | 第142-145页 |
第七章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的创新 | 第145-175页 |
1 完善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运行体系 | 第145-150页 |
·管理的依据 | 第145-146页 |
·管理的手段 | 第146-147页 |
·管理的内容 | 第147-148页 |
·管理的模式 | 第148-150页 |
2 建立城市规划实施的监察评估制度 | 第150-152页 |
·明确处罚依据 | 第150-151页 |
·加重处罚结果 | 第151页 |
·赋予强制手段 | 第151-152页 |
·建立闭合系统 | 第152页 |
3 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152-155页 |
·行政系统的监督 | 第152-153页 |
·人大及政协的监督 | 第153页 |
·法律的监督 | 第153页 |
·政务公开及申诉制度 | 第153-154页 |
·公众参与制度 | 第154-15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本章附录 温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研究 | 第157-175页 |
第八章 城市规划法制体系的创新 | 第175-199页 |
1 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历史实践 | 第175-176页 |
2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现实评价 | 第176-180页 |
·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评价 | 第176-178页 |
·《城市规划法》的评价 | 第178-180页 |
3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完善创新的目标价值取向 | 第180-182页 |
4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完善创新的基本功能定位 | 第182-186页 |
5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创新的框架思路设想 | 第186-190页 |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创新的原则 | 第186页 |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 | 第186-189页 |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 | 第189-190页 |
6 本章小结 | 第190-191页 |
本章附录一 1980年《城市规划法草案》 | 第191-197页 |
本章附录二 英国PPG、PPS、RPG目录 | 第197-199页 |
第九章 城市规划支撑体系的创新 | 第199-213页 |
1 城市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基本类型模式 | 第199-201页 |
·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 | 第199-201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1页 |
2 国外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及经验借鉴 | 第201-203页 |
3 城市规划机构设置及创新思路 | 第203-208页 |
·探索各级政府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 | 第203-206页 |
·创新规划管理部门的行政隶属体制 | 第206-207页 |
·成立各级政府规划管理的支撑机构 | 第207-208页 |
·设立区域性的规划协调机构 | 第208页 |
4 城市规划机构人员编制和队伍建设 | 第208-210页 |
·从业人员的状况及问题 | 第208-209页 |
·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 | 第209-21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10-213页 |
第十章 进一步的思考和若干建议 | 第213-223页 |
1 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 | 第213-217页 |
·城市规划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 第213-215页 |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 第215-216页 |
·城市规划有效作用的基本标准 | 第216-217页 |
·城市规划作用的有限性 | 第217页 |
2 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 | 第217-223页 |
·明确认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能力 | 第218页 |
·转变观念,确立城市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 第218-219页 |
·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地域空间规划体系 | 第219页 |
·从改进和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入手,持续推动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 | 第219-220页 |
·尽快建立决策和执行相对分离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框架 | 第220页 |
·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新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 第220-221页 |
·逐步推行和建立以通则式控制为主导的开发管制制度 | 第221页 |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建设,尽快出台《城乡规划法》并完善配套法规 | 第221-222页 |
·重视和加强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 第222页 |
·加强规划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 | 第22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31页 |
致谢 | 第231-23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