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 片剂辅料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片剂辅料的种类 | 第10-11页 |
| ·片剂辅料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2 马铃薯淀粉的化学结构与性能 | 第12-14页 |
| 3 马铃薯淀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5 研究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路线设计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制备 | 第15-16页 |
|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理化性能研究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制备 | 第17-28页 |
| 1 前言 | 第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 ·实验装置 | 第18页 |
| ·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原理 | 第18-19页 |
| ·马铃薯羟丙基淀粉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 ·样品分子取代度的测定 | 第19-22页 |
| 3 单因素实验及结果讨论 | 第22-25页 |
| ·环氧丙烷用量对分子取代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 ·NaOH用量对分子取代度的影响 | 第23页 |
| ·Na_2SO_4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反应温度对分子取代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反应时间对分子取代度的影响 | 第25页 |
| 4 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讨论 | 第25-27页 |
| ·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 ·验证实验 | 第27页 |
| 5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制备 | 第28-38页 |
| 1 前言 | 第2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8-2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装置 | 第29页 |
|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原理 | 第29-30页 |
|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的制备方法 | 第30页 |
| ·样品取代度的测定 | 第30-32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第30-31页 |
|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 3 单因素实验及结果讨论 | 第32-36页 |
| ·氯乙酸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NaOH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33页 |
| ·乙醇浓度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反应温度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 4 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讨论 | 第36-37页 |
| ·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验证实验 | 第37页 |
| 5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分子结构测定分析 | 第38-45页 |
| 1 前言 | 第3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方法 | 第38-3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法 | 第38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8-39页 |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3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红外光谱图及谱图分析 | 第39-41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 | 第41-43页 |
| ·扫描电镜图及分析 | 第43-44页 |
| 4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马铃薯羟丙基羧甲基淀粉理化特性及片剂辅料中的作用 | 第45-55页 |
| 1 前言 | 第4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45-4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6页 |
| ·检测方法 | 第46-48页 |
| ·糊透光性测定 | 第46页 |
| ·冻融稳定性测定 | 第46页 |
| ·吸水膨胀率测定 | 第46-47页 |
| ·粘度与成糊温度测定 | 第47页 |
| ·耐酸性能测定 | 第47页 |
| ·抗剪切力性能测定 | 第47-48页 |
| ·抗生物降解性能测定 | 第48页 |
| ·崩解时间测定 | 第48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 ·糊透光性变化 | 第48-49页 |
| ·冻融稳定性变化 | 第49页 |
| ·吸水膨胀率变化 | 第49-50页 |
| ·粘度与成糊温度变化 | 第50-51页 |
| ·耐酸性能分析 | 第51页 |
| ·抗剪切力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 ·抗生物降解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 ·崩解时间分析 | 第53页 |
| ·膨胀率、粘度、崩解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 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1 结论 | 第55-56页 |
| 2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