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理论综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和模型 | 第11-17页 |
一、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模型 | 第11-13页 |
二、托达罗模型 | 第13-15页 |
三、系统的人口转移“推一拉”理论 | 第15-16页 |
四、相对经济地位变化的伊斯特林模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 | 第17-22页 |
一、对国外经典理论模型的修正和创新 | 第18页 |
二、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的探讨 | 第18-19页 |
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个性特征研究 | 第19-20页 |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模型构建 | 第22-50页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势能储蓄 | 第22-29页 |
一、农户单位劳动的价格决定 | 第22-23页 |
二、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产量、劳动产量 | 第23页 |
三、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收益、收益和边际成本 | 第23-25页 |
四、农地面积变化对农地产量的影响以及农村典型农户的贫富排序 | 第25-26页 |
五、农村劳动力的“自我剥削”和“制度剥削” | 第26-27页 |
六、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势能储蓄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模型构建 | 第29-50页 |
一、农村劳动力的务工流动阶段 | 第29-45页 |
二、农村劳动力的迁居流动 | 第45-47页 |
三、模型的结论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及进一步搞好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 | 第50-71页 |
第一节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村方面的因素 | 第50-55页 |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第50-53页 |
二、农民素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城镇方面的因素 | 第55-61页 |
一、城镇本身面临的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流动减少 | 第55-56页 |
二、城镇劳动力准入标准的限制,使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的门槛变高 | 第56-58页 |
三、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受到的歧视 | 第58-61页 |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成本和制度约束 | 第61-66页 |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直接成本 | 第61-62页 |
二、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第62-66页 |
第四节 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 | 第66-71页 |
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培养农村的土地流转市场和租赁市场 | 第66页 |
二、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制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 第66-67页 |
三、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及相配套的政策,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 | 第67页 |
四、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 | 第67-68页 |
五、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68-69页 |
六、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管理和服务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