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修订《三国》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毛本在《三国》传播中的地位 | 第12-17页 |
| ·历代学者对毛氏修订《三国》的研究 | 第17-21页 |
| ·清代至建国前的研究 | 第17-19页 |
| ·建国后的研究 | 第19-21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21-23页 |
| 第2章 毛氏对《三国》的修订 | 第23-44页 |
| ·回目的修订 | 第24-27页 |
| ·化繁为简的对仗美 | 第24-25页 |
| ·精妙传神的语言美 | 第25-26页 |
| ·中心突出的概括力 | 第26-27页 |
| ·诗文的修订 | 第27-33页 |
| ·大刀霍斧式的删减 | 第27-30页 |
| ·字斟句酌的修改 | 第30-31页 |
| ·精工细作的增补 | 第31-33页 |
| ·语言的修订 | 第33-36页 |
| ·减枝去蔓 直捷痛快 | 第33-34页 |
| ·润色渲染 周密得当 | 第34-36页 |
| ·情节的修订 | 第36-42页 |
| ·前后照应 逻辑顺达 | 第37-40页 |
| ·增添趣事 人物丰满 | 第40-41页 |
| ·削删情节 合情合理 | 第41-42页 |
| ·评点校正及其它 | 第42-44页 |
| 第3章 毛本《三国》修订与传播探因 | 第44-58页 |
| ·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44-47页 |
| ·明清之际《三国》受众分析 | 第47-50页 |
| ·毛氏父子的儒家思想 | 第50-55页 |
| ·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