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 ·对外劳务合作的界定 | 第8-9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 | 第10-11页 |
| ·关于对外劳务合作的研究 | 第11-13页 |
|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定性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2. 利用对外劳务合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性 | 第16-24页 |
|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不断增大 | 第16-19页 |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简单测算 | 第16-18页 |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分析 | 第18-19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途径的转移能力减弱 | 第19-22页 |
| ·农村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 第19页 |
|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 第19-21页 |
| ·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 第21-22页 |
| ·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2页 |
| ·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需要 | 第22-24页 |
| 3. 利用对外劳务合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可行性 | 第24-29页 |
| ·近年来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持续发展 | 第24-26页 |
| ·总量持续增长 | 第24-25页 |
| ·市场分布和行业分布不断扩大 | 第25页 |
| ·经营主体实力增强 | 第25-26页 |
| ·国际劳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第26-27页 |
| ·存量 | 第26页 |
| ·流量 | 第26-27页 |
| ·国际劳务政策 | 第27页 |
| ·我国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初步发展 | 第27-29页 |
| 4. 对外劳务合作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 ·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总量少,未形成规模 | 第29-30页 |
| ·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地域发展不平衡 | 第30-32页 |
| ·以普通劳务输出为主 | 第32-33页 |
| ·市场分布以亚洲为主 | 第33页 |
| ·权益保护问题突出 | 第33-34页 |
| ·非法中介 | 第34页 |
| ·劳务输出人员受到国外雇主的不公正待遇 | 第34页 |
| ·对外劳务输出具有盲目性和无序性 | 第34-36页 |
| 5. 影响对外劳务合作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国内因素 | 第36-43页 |
| ·农村劳动力自身的局限性 | 第36页 |
| ·对外劳务输出意识淡薄 | 第36页 |
|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 第36页 |
|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渠道单一 | 第36-37页 |
|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运作模式 | 第37-40页 |
| ·运作模式介绍 | 第37-38页 |
| ·该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38-40页 |
|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0-41页 |
| ·缺少权威性的组织管理机构 | 第40页 |
| ·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 第40-41页 |
| ·对国际劳务市场认识不足 | 第41-43页 |
| ·没有认识到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的战略意义 | 第41页 |
| ·配套措施缺乏 | 第41-43页 |
| 6. 影响对外劳务合作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国际因素 | 第43-46页 |
| ·国际劳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第43页 |
| ·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 第43-44页 |
| ·“非正常移民工人”困扰国际劳务合作市场 | 第44页 |
| ·对外劳务合作面临各种市场准入限制 | 第44-46页 |
| 7. 促进对外劳务合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对策 | 第46-52页 |
| ·更新观念 | 第46页 |
|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 第46-47页 |
| ·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 | 第46页 |
| ·建立对外劳务合作培训基地 | 第46-47页 |
| ·拓宽劳务输出的渠道 | 第47-48页 |
| ·改革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体制 | 第48-49页 |
| ·扩大经营主体范围 | 第48页 |
| ·增强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的竞争力 | 第48-49页 |
| ·有效解决对外劳务合作运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49页 |
| ·改革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 ·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立法 | 第49-50页 |
| ·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 | 第50页 |
| ·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 第50-51页 |
| ·建立健全对外劳务合作配套服务体系 | 第51-52页 |
| 8. 结论 | 第52-54页 |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2页 |
|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52-54页 |
| ·创新之处 | 第52-53页 |
| ·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个人简介 | 第57-58页 |
| 导师简介 | 第58-59页 |
| 发表论文清单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