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欧美主要国家对合并效率的法律渊源 | 第7-14页 |
(一) 美国对合并效率的法律渊源 | 第7-10页 |
1、判例法 | 第7-9页 |
2、成文法 | 第9-10页 |
(二) 欧共体对合并效率的法律渊源 | 第10-12页 |
1、成文法 | 第10-11页 |
2、相关案例 | 第11-12页 |
(三) 其他国家对合并效率的法律渊源 | 第12-13页 |
1、澳大利亚 | 第12页 |
2、加拿大 | 第12-13页 |
(四) 小结 | 第13-14页 |
二、欧美合并效率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14-28页 |
(一) 效率在合并分析中的地位 | 第14-18页 |
1、将效率作为合并审查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 第15-16页 |
2、将效率作为抵消反竞争合并的抗辩 | 第16页 |
3、将效率作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加以审查 | 第16-17页 |
4、小结 | 第17-18页 |
(二) 效率是否须为合并所特有 | 第18-19页 |
(三) 效率是否须为特定的类型 | 第19-22页 |
1、固定成本降低 | 第19页 |
2、货币或再分配效率 | 第19-20页 |
3、生产效率 | 第20页 |
4、分销和促销效率 | 第20-21页 |
5、动态或创新效率 | 第21页 |
6、管理成本降低 | 第21-22页 |
7、资本成本降低 | 第22页 |
8、小结 | 第22页 |
(四) 效率的证明及证明责任 | 第22-23页 |
(五) 比较效率与反竞争效果的福利标准 | 第23-26页 |
1、消费者福利标准 | 第24-25页 |
2、社会福利标准 | 第25页 |
3、权衡重要性标准 | 第25-26页 |
4、小结 | 第26页 |
(六) 效率是否能允许市场高度集中的合并 | 第26-27页 |
(七) 本节总结 | 第27-28页 |
三、我国目前合并效率立法与《反垄断法》草案的不足 | 第28-33页 |
(一) 《暂行规定》中关于合并分析框架和效率的规定 | 第29-30页 |
1、立法目的 | 第29页 |
2、实质审查标准和对待效率的态度 | 第29-30页 |
3、小结 | 第30页 |
(二) 《反垄断法》草案 | 第30-33页 |
1、立法目的 | 第31页 |
2、实质审查标准 | 第31-32页 |
3、对待效率的态度 | 第32-33页 |
4、小结 | 第33页 |
四、对未来立法的改善建议 | 第33-37页 |
(一) 《反垄断法》草案的修改建议 | 第34-35页 |
1、以提高经济效率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立法目标 | 第34页 |
2、明确效率在合并审查中的证明责任 | 第34-35页 |
3、删减重复或不必要的考虑因素,以突出效率因素 | 第35页 |
(二) 补充措施之借鉴 | 第35-37页 |
1、制定中国的合并指南,公开对合并效率的态度 | 第35-36页 |
2、确立以经济学分析方法为主的实体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0-43页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43-46页 |